从方法论角度而言,信息化的方法论依据尽管与传统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密切相关,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方法论依据,我们姑且表述为一种全新的“定界”方法。定界方法是相对应于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而言,是建立在定量与定性二者相结合基础上的一种方法。
定界方法的提出,依据有三:首先,从事物存在的状态而言,任何事物无一例外地包含有质与量两个方面,脱离质的纯粹的量和脱离量的纯粹的质都是不可思议的。质与量二者的统一即为度,度标志着质的数量界限。定性方法是对事物质的规定性的表述,定量方法是对事物量的方面的描述。事物的质与量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彼此隔绝的。既然如此,对揭示事物的存在状态即把握事物的“度”的方法进行探讨,也就顺理成章了。其次,从人类的认识程序而言,人们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大致会经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三个阶段。与之相应,则是抽象规定性、描述性、解释性三个层次。与“是什么”相对应的是定性方法,同“怎么样”相对应的是定量方法。既然如此,与“为什么”相对应的解释性的“定界”方法产生也就有其存在的理由了。再次,从对事物的确定性考察角度而言,与准确――精确――明确相应,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基础上还应有将二者综合起来的科学方法。鉴于上述,定界方法的产生与确立是有其客观依据的。
钱学森曾将社会问题称为复杂巨系统,认为处理这种系统的办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系统综合集成方法。学术界的广义量化方法则超越了传统量的概念,广义量是指事物数量差异与性质差异的表征量。事物的结构、状态、运动分布都视为量的存在形式,用定性数与定量数去对应定性量与定量量。
实际上,仅仅强调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相互补充,还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理解还是一种表层的看法;同时,扩充量的概念,甚至将定性方面的内容也转化为量,这充其量也只是从量的角度考察事物,没有超出量的范围。“定界”方法应当是建立在定性和定量方法的基础上,并不仅限于两者的结合上,而是一种升华。目前,对“定界”方法的研究仅仅是初步的,人们只是触及到了这一问题,还远未揭示其深刻内涵。“定界”方法距离一种公认的、规范的、成型的科学方法还相去甚远,但作为信息化的方法论依据,的确是一个亟需深入开拓的研究领域。
由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无障碍地通过网络来表达其诉求和建议,这一变化从政治发展角度来看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为推进民主进程提供了技术条件。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因势利导,不断丰富、探索各个层面的民主实现形式。在执政过程中真正做到倾听民声、实现民意、服务民众。辽宁省人民政府纠风办开设的“纠风工作自动化处理系统”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这一系统以自动化办公的方式完成对群众举报投诉的受理、办理、反馈、存档,对纠风工作各种信息的自动处理,实现了纪检监察部门与政府部门同人民群众互动的工作平台。
信息化趋向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纠风软件系统作为一个实例,从实证角度对定界方法做了初步的阐释,尽管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作者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纠风办《民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