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择校费而至教育公平,毫无疑问,是我国义务教育当前面临的最大困惑。从理论上来说,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对现有教学资源重新分配,均衡各学校间的教学实力、缩小乃至消灭差距,择校费自然会走向消亡。思路不算复杂,然而就是这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一步,却很难迈出。因为,均衡教育资源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风险。
现在,沈阳市跨出了这一步。实现95%的教师实质性交流,人走关系走,从而达到均衡师资的目的,在我观察,不仅在沈阳是第一次,在全国也应该是绝无仅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沈阳市的做法必须首先得到充分肯定,它承载着在更大范围内教育资源均衡化,从而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和希望。
肯定改革并不代表忽视风险,恰恰相反,认识、重视并努力消除风险才能保障改革目标的最终实现。教师大换岗的风险和伤痛,当然不仅仅在于报道所列出的教师情绪波动、重点学校对人才“流失”的惋惜等等,而更在于人才流动之后、教育资源均衡之后,是不是真正有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2004年,南京市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影响颇大,然而却遭遇高考“滑铁卢”,顿时指责四起,一些人甚至开始怀疑推行素质教育的决策正确性,置改革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事实上,“抓教育”并不等于“抓考分”,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懂。问题是在当前的升学制度下,升学率在衡量教育水平中的权重依然不可撼动,改革的正确方向与学生的现实利益在某些时候并不能完全统一。正如同择校费,人人痛斥,却又常常身不由己地削尖脑袋挤向所谓的重点学校,让择校费的怪象愈演愈烈。均衡教育资源,能否抑制住择校费倒在其次,会不会带来当地的升学之痛抑或是教育水平的短时下降,谁也不能肯定。
所以笔者以为,均衡教育资源,追求教育公平,既是我国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当前亟需解决的困境,又是教育的长远发展方向,惠及每一位受教育者。因此,改革可能带来的暂时风险,也必须由全体受益者来承担。具体地说,公众在获取着“就近入学”、“免交择校费”等现实利益的同时,更要具备随时承担风险的巨大勇气。否则,可以想象的是,“沈阳教改”将不具有任何标本价值,教育公平和我们的距离只会在公众的抱怨声中更加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