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制造”技术发展路径

2006-09-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范黎波 宋志红 我有话说
中国各个产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惊人的相似: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产品价值链中最赚钱的部分)基本都依赖进口,在缺乏核心技术和部件的情况下,许多产业的进入壁垒和行业集中度比较低,企业赢利能力高度依赖于销售能力和通路,盈利水平容易受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起伏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技术瓶颈问题越来
越严重。我们究竟应如何作为?一些观点主张应转换路径,以我为主;一些观点认为应继续现有路线,以引进和吸收学习为主,逐步实现自主创新。我们认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溢出仍是目前“中国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路径。

外国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的利益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便是技术转移和溢出。传统上,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优势,通过外部市场交易,如转包合同、许可证贸易等途径将技术转移到东道国当地企业;现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化(母子关联交易)方式进行技术转移,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提高了技术应用效率,促进了当地企业的技术创新。

技术转移对东道国的技术贡献主要有三方面:促进了技术资源流入和优化配置,提高了知识、技术和信息共享的程度;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将促使跨国公司更加积极主动地转移技术,技术溢出效应会越来越明显;随着东道国企业吸收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主创新的成功率会越来越高。但也应看到,随着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研发投入力度的加强,负面效应也会越来越突出:跨国公司通过研发机构的组织体系强化技术垄断;对东道国企业学习技术设置障碍;遏制东道国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如何更有效地获取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溢出的效益,关键因素:其一,市场激励与技术溢出效应正相关。传统思维定式认为,创新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内部因素,即研究开发、技术应用和流程再造等。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市场竞争、结构调整、消费者新增需求等对创新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其二,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研发开支与东道国市场和销售业绩的重要性正相关。东道国子公司销售额越大,跨国公司投入研发活动的动力就越大。这一点对中国非常重要,我们只有更好地运作市场,对跨国公司技术投入的吸引力才会更大。其三,东道国企业的吸收学习能力直接决定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意愿和力度。其四,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溢出效应正相关。跨国公司转移技术的战略考量主要取决于其技术优势丧失的风险和东道国市场的长期前景。其五,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效率。在一个产业集群内,优势企业和配套企业及相关的支持企业之间高度分工、高效合作,共同搭建了一个支持产业升级与企业持续发展的资源平台,尤其重要的是集群内知识流动非常快,共享程度高,因此成为集群内企业获取技术知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大大增加了集群内企业创新成功的概率。

技术转移与吸收学习和自主创新是一个漫长的、互动的过程,无法逾越。从历史的角度看,技术转移与学习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性。在此技术路径上,企业的技术能力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简单的拿来主义阶段和复制模仿阶段。即“干中学”阶段。2.模仿创新阶段。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将自己内部的技术资源与引进的技术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有可能形成新的技术和拓展新的市场。3.自主创新阶段。企业可以对己有的技术资源进行综合和转化,在此基础上便有了创新,“企业技术转化能力”获得了质的飞跃。企业在引进和装配的基础上发展成为OEM(贴牌生产)厂商,掌握了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并成为低成本制造商。随着技术引进和消化能力的增强,OEM厂商发展成为附属的、低利润的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厂商;当ODM厂商具有了一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能够利用独立开发的应用性技术为原外国厂商提供技术设计和支持服务时,标志着它已经发展到了较具控制力、垄断性和高利润的原始品牌制造商(OBM)。最终这些企业可能成为自有品牌的制造商。

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必须具有长期的战略眼光。国际产业链整合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企业有机会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因此,基于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应更加理性地整合国外直接投资、价值链管理、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国际与国内)四个要素,建设具有开放性的整合优势。国际产业链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这个平台上的技术信息丰富,参与企业通过知识共享和互相学习,不仅可以大大改进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加快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开发,并提升人力资源的开发效率。从企业创新体系建设角度分析,中国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内部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问题。首先要进一步突出技术专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技术专家、资本持有者和企业家应被平等对待。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从国家创新能力建设角度分析,政府在公共创新设施方面需加大投入力度,在基础性研究方面要进行大规模投资,对具有商业潜力的创新开发项目则交由企业或私人部门进行。政府要确定行业的主导要素,然后通过刺激主导要素发生变化并激励创新。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努力在技术自给率、对外技术依赖度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与当年日韩企业不同,我们正享受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也许正因如此,企业似乎没有太多快速更新产品的压力。这也直接导致了对引进技术的偏重和对消化吸收乃至创新的忽视。结果,企业缺乏日韩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的执著追求。如在信息产业领域,我们几乎从零起步,先是代理,后来模仿制造。虽然我们可以与国外企业同步制造计算机,可以与国外企业同步进行网络集成和软件开发,但却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也没有培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2004年迈克尔・波特的中国之行,曾被问到中国在OEM与发展核心技术之间应如何选择?大师的回答非常明确:中国要想繁荣,就必须走发展技术的道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