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创造财富的激情报告

2006-09-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敏燕 我有话说
时代的发展进程,逐步使文化产业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近几年来,有关文化产业的著作很多,遗憾的是绝大部分是编著,主要以国内各地政府的文化产业报告、文化企业案例与国外文化产业发展资料为主,辅以专家、学者
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其中的“原创”成分严重缺失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从学术方面讲,由于文化产业是新兴热点,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学者、专家也都是刚刚起步,相关资料稀缺,成功案例很难有规律可循。而且,我国正处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转型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文化市场的不规范使很多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实际运作中都有自身独特的背景,专家、学者往往都是置身“事”外,做着从学术至学术的研究,很难触及产业运作的内在问题。其二,对于文化产业的运作经营者,也就是“操盘手”来说,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与拼搏几乎占据了生活的全部,即使有点滴的思考,也很难有时间把自身的经历、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陈忱所著的《文化产业的思考与对话》收集了他十年来对文化产业的思考文章,其中有对话、讲课稿,也有媒体的采访。“既没有学术化,也不是完全的经验主义”这是作者对自己的评价。

陈忱是位真正的文化产业的实践者与思考者。数年前,文化产业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完全陌生的概念与领地,他就以某文化集团公司总裁的身份,策划组织了首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论坛,来自政府、学界、企业的一百多位国内外嘉宾参会,盛况空前。虽然目前他的身份已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的常务副所长,主要任务是从事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但我知道他手上还同时操作着数个文化产业项目。他说,“文化产业一定不能就文化谈产业,文化产业也决不是搞形式主义、圈地盘、建基地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要深入了解文化产业的产业运作结构,才是根源所在。文化产业需要跨行业的研究、多领域的合作,才可做强做大。虽然文化产业不像其他传统产业那样,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但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是一个更加艰巨的过程,即将公益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从体制和运作模式上区别开来,同时,还要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这是一个紧迫而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从初级、中级到战略层面的转化。这种转化不可能迅速达到。因此无论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客观、冷静地面对。意识形态原有的单一的阐述形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发展环境。”

“感受文化,创造财富”,在目前转型期的文化产业环境下,在文化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很多文化企业都在懵懵懂懂“摸着石头过河”,心中怀着对文化产业的一缕阳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亟须获得多方面的帮助,来自政府的,来自政策的与来自经验的。此时此刻,陈忱结合自身的实践感受,把灵光闪现的思绪与点滴经验收集起来,传达出他对文化产业品牌、人才、市场培育、理论建设的思考,同时把自己在处理文化项目招商、文化项目决策、文化产业融资等具体问题时的经验记载下来,诚心地奉献给文化产业的实践者与管理者。该书源于“原创”的第一手材料,源于一个把整个身心都融入文化产业的实践者,没有拘泥的理论体系,碰到什么就谈什么,遇到什么就解决什么;没有严谨的数据与学术观点,都是洋洋洒洒、原汁原味的心里话……或许对于文化产业界来说,书中的只言片语未必止渴,但或许可以为埋头“走路”的人开一扇窗,使新鲜的空气伴随他们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我想,陈忱所要呈现给读者的也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风格吧。

《文化产业的思考与对话》

陈忱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