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漳州市把漳州木偶、漳浦民间剪纸、诏安书画作为推进文化
小木偶闯出大市场
漳州素有“木偶之乡”的美誉,漳州木偶早在明末时期就由漳州流传到广东、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它以独特的风格,高超的技艺,精美的造型,蜚声于国内国际艺坛。然而,长期以来漳州木偶艺术工作者们由于过于专注艺术表演的提升、艺术精品的打造,忽略了表演市场的开发。加上近几年来,影视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严重冲击了木偶艺术的生存空间。如何让蜚声于国内国际艺坛的漳州木偶艺术再续辉煌,牵动着每一位热衷于木偶表演艺术漳州人的心。
思路决定出路。漳州木偶艺人意识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之一,如果在旅游市场内开拓木偶艺术表演阵地,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古老艺术,也是木偶艺术走向市场化运作的一块大“蛋糕”。基于这种认识,漳州木偶剧团化整为零,把大队分成4个小分队,纷纷打进旅游景点,开发旅游表演市场。他们先后走进深圳的园博园、中山中央电视台影视基地、东莞绿色世界、顺德长鹿休闲农庄等景点表演,让漳州木偶再次焕发出灿烂的光芒。
木偶艺术开拓旅游市场也让很多旅游公司看到合作发展的潜力,2004年9月,厦门市波赛东海上旅游有限公司与该剧团签订了三年合作协议,每天在豪华仿古游船表演三场漳州布袋戏。如今,在厦门开往金门的每一艘旅游船上,游客们都能看到该剧团的木偶艺术现场表演。
在开拓旅游景点的同时,漳州木偶剧团还利用近两年在国际木偶艺术节大赛,捧回了几个大奖,木偶艺术在国外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其表演被赞为“世界第一流艺术”、“中国一绝”的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引起法国、伊朗等许多国家演出总代理的兴趣,纷纷与该剧团洽谈市场运作方式。
木偶艺术与影视制作单位“触电”是漳州木偶从艺术资源到艺术资本转变的又一个成功举措。近年来,漳州木偶剧团与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福建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合作摄制电影、电视,先后共摄制55部(集)之多。
小剪刀剪出200万元产值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说话间剪刀飞舞,纸屑缤纷,一幅美不胜收的剪纸作品呈现在众人面前。这是前不久获得“中国剪坛十把金剪刀”之一的漳浦剪纸艺术家高少苹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在现场进行剪纸表演的一个掠影。
漳浦民间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漳浦享有“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该县通过成立“剪纸艺术中心”、举办首届剪纸艺术节、出国交流表演、在全国各地宣传推介等方式,不断推动剪纸艺术向文化产业转化。
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组织人员到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及台、港、澳地区进行剪纸展演。在德国莱法州政府主办的国际博览会和“福建湿莱法州”结好10周年庆典活动时,陈秋日、高少苹、张峥嵘3位漳浦剪纸艺人作为福建省旅游展销团成员参加了此次盛会,他们的剪纸作品展销和现场剪纸表演,赢得阵阵惊叹和欢呼。如今,许多剪纸艺术作品远渡重洋送到德国、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印尼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览,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追捧。
一些民间剪纸艺人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以民间自发的形式努力推动剪纸艺术融入市场。他们通过积极与省内外部分旅游景点进行商谈,在景区内设立漳浦剪纸展位,进行剪纸艺术品经营活动。据初步了解,漳浦剪纸年创产值近200万元,目前全县从事剪纸的人有300多,全县形成老、中、青、少比较精干的剪纸人才队伍,年纪最大是有“民间毕加索”美誉、已近103岁的林桃老阿姆,年纪最小的只有五六岁。
书画艺术走出“象牙塔”
福建省诏安县地处闽粤交界,自唐代以来书画之风长盛不衰,名家辈出,有“诏安画派”之美誉。诏安县先后涌现出了沈起津、沈耀初、沈福文、林林、沈柔坚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书画家,享有“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然而,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书画交易市场,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书画艺术一直没有走出“象牙塔”,许多作品只能沉睡在书柜里,或被作为馈赠礼品。
近年来,诏安县举办书画艺术节,改变以往都是县里投入大笔经费的方式,为现在从作品的裱褙到布展都由参展者或画廊自己负责的方式,引导书画家、画商走市场化道路。并通过引导书画家、画商建立博雅斋、墨缘居、文心阁等一批专营书画的画廊,办书画裱褙店、红木镜框加工厂等措施,盘活了书画艺术市场。
他们还积极探索拉长链条的新路子,在闽粤边贸城开辟旅游工艺品市场,经营书画艺术品和工艺品;组织书画作品外出参加各种展览、展销会,有力地推动了艺术与市场的对接。据了解,该县书画经纪人投身书画市场,不仅经营本地书画家作品,全国各地名家作品,还频频到福州、上海等地参加拍卖会,年成交额在1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