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思想道德基础

2006-09-2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今年9月20日是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五周年,第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五年来,公民道德建设在继承中发展、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前进,内容逐步深化,形式不断丰富,影响日益扩大。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大弘扬,人民群众参与热情普遍高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可喜变化,热爱祖国、锐
意进取、科学文明、团结互助成为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全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公民道德建设形成新的热潮,呈现出扎实推进、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这些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的提出,必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进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落实这些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需要不断增强公民道德素质,需要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已成为时代的呼唤、事业的要求、人民的期盼。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紧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公民道德建设的努力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贯通改革发展稳定,贯通经济政治文化,描绘了一幅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前景。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文明风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无论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还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无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都离不开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公民道德建设是在思想领域搞建设,主要是培养一种观念、塑造一种精神、树立一种风尚,必须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德治国,坚持以人为本,把培育和谐文化作为重要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为根本目标。要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履行社会职责和法律义务,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要着眼于促进人际和谐,广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人人相敬、互助合作的良好品德,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要着眼于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大力弘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弘扬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风尚,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社会氛围。要着眼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和谐风尚,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促进和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

2.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公民道德建设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主线,贯穿于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深入人心、重在联系实际、重在弘扬正气。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理论、新闻、文艺、出版工作要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学校、家庭、单位、社会教育要相互配合、形成联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家喻户晓,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要按照“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修订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创建标准,充实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的有关内容,完善新闻、出版、文艺、体育、教育、科技等各类评奖办法,使之渗透到企业、社区、农村等领域的管理之中,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结合社会热点和典型事例,广泛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对符合“八荣”的言行进行褒扬,对属于“八耻”的现象进行鞭挞,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要以青少年为重点,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青少年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成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力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坚持知行统一,更好地引导人们把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知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道德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识变意识、观念变习惯、规范变行动,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认知是前提、是基础,践行是归宿、是落脚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道德观念内化为人们的自身修养,把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优秀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扎实推进。要坚持从基本规范抓起,鼓励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道德实践体现到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奉献的过程中,增强道德认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坚持从实践活动抓起,紧密结合各行各业的工作实际和行业特点,结合重要节庆、纪念日,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创建活动,继续实施好“三下乡”、“四进社区”、“百城万店无假货”、“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等品牌项目,吸引人们广泛参与,在参与中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境界。要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以解决公民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力争在日常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旅游出行、城乡环境、网络文明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使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风气得到改善,让人们切身感受到道德建设的强大力量和推动作用。要坚持从学习典型抓起,总结和发现各方面的先进典型,特别是来自普通群众、平凡之中见伟大的先进典型,充分展示他们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积极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让广大群众在道德建设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4.不断改进创新,积极探索公民道德建设的新途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行业、新人群大量涌现,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荡,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多层多样的特点更加突出,公民道德建设环境、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按照“三贴近”要求,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创新中增强活力,在改进中提高水平,公民道德建设才能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公民道德建设是常做常新的事业。要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创新,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革命道德的时代内涵,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时代特征,深入回答改革开放实践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时代课题,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方法创新,无论是开展宣传教育还是道德实践活动,都要遵循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体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原则,多用耐心疏导、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方法,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使道德建设成为人们的内在需要和精神追求,让人们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共同提高。要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手段创新,在用好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同时,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IP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新渠道,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要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机制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各种措施,逐步形成引导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发展。

5.依靠全体公民共同建设,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的生动局面。公民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责任,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道德建设的主体,公民道德的大厦要靠千千万万人一起建造。不论仕农工商,不论男女老幼,不论职位高低,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力量有条件为公民道德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只有人人投身道德建设行列,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公民道德建设才能获得不竭动力,永葆生机和活力。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结合改革建设的具体实践加以推进,并从各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相互协调配合,特别是宣传文化部门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职能,经常分析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势,认真研究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推动这方面工作当好参谋和助手。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发挥自身优势,把工作做到各自联系的人群中去。新闻、出版、文艺、社科等单位要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为己任,创作生产和积极传播更多倡导社会主义道德的优秀作品。要通过调动各方面力量,运用各种有效途径,把道德建设做到党员干部、知识分子、青少年、企业职工中,做到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困难群体、新经济组织人员中,覆盖城乡基层,覆盖所有人群,形成公民道德建设人人参与、道德建设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2006年9月20日在第三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