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消费与厉行节约的目的具有一致性。从宏观上讲,扩大消费是为了提高消费GDP的比重即提高消费率,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确保社会再生产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而厉行节约的目的是使人们做到对有限资源的合理使用,使其效用最大化。惟其如此,人们才有条件更多地消费。从微观上来看,扩大消费有可能使家庭消费水平、消费质量提高和消费结构优化,但前提是贯彻节约原则。节约,能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或浪费性的开支,使理性的、科学的消费得到更充足的资金支持;节约才能使家庭消费更加健康、科学。
节约即珍惜并合理利用一切资源,不浪费或减少浪费。厉行节约无论对个人、家庭或国家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在一般情况下,个人或家庭的消费选择本身就表现为一种节俭。当可支配收入一定时,受收入的约束,不同偏好下的消费选择就是一种节制和调节。但无论怎样的消费选择形成的消费支出都必须适度,即量力而行。这个“力”就是收入约束和信贷约束下形成的购买力和信贷力,突破了购买力和信贷力的约束而盲目追求高消费是一种超前消费,必须反对。目前一些大城市有的家庭搞超前消费,大肆举债购置豪华用品,已成为高负债家庭,有的家庭债务比例竟达到甚至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我个人认为,这种即期消费的过度膨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既增大了银行的风险,也把一些家庭推向了破产的边缘。
当今,生活消费领域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令人痛心。花200万元置办婚礼的炫耀性消费有之,吃36万元满汉全席的奢侈性消费有之,全国一年悼念活动中烧掉的纸钱火烛达数十亿元的民俗性消费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从国家来说,节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毛泽东当年把贪污和浪费并列,认为都是“极大的犯罪”。他还深刻指出,实行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不但在经济上有重大意义,而且在政治上也有重大意义。当今,一些干部奢侈浪费、大肆挥霍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败坏了党风,损害了党的形象,带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党群关系。这是值得人们警醒的,要知道,“公生明,廉生威”,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公正廉洁,才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领导威信,才能提高执政能力。
任何铺张浪费归根结底都是资源的浪费。在科学技术尚不能完全满足或来不及完全满足人类需要的情况下,资源会日趋枯竭。白居易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极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暴殄而财乏用矣。”可见古人就已认识到了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及其严重后果。2005年由全球95个国家的1360名科学家联合研究提出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人类活动已使地球三分之二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人类的生存前景十分严峻。鉴于物欲横流、暴殄天物之风在今天仍无处不在的事实,更有必要唤起国人的危机意识。否则,任由各种浪费继续下去,就会使生产消费成为无源之水,并最终断了生活消费的后路。
之所以说扩大消费与厉行节约并行不悖,除了上面所说的原因外,还因为:其一,扩大消费与厉行节约的过程具有和谐性。扩大消费需要厉行节约与之配合,否则消费的扩大难以实现。例如,家庭生活电器化和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但若不节约用电,势必加剧“电荒”,阻碍电器化和智能化的步伐。再如,近几年来,城镇居民住宅消费增长势头强劲,这种趋势将延续一个较长时期。但如果对大面积占有土地资源的豪宅的建设不加限制,那么最终必是限制住宅消费的扩大,使广大中低收入者无法满足住宅消费和住宅消费升级的需要。
其二,扩大消费与厉行节约在空间上具有并行性。在不同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由于资源利用效率不同、产品品质不同,便显示出技术先进企业对资源的节约利用;而技术先进企业能够更多地赢得顾客的忠诚度,因而消费的扩大相对集中。
其三,扩大消费与厉行节约的结果具有同一性。扩大消费的结果能够提高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优化消费结构。而厉行节约体现的是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这样的消费才是高质量的消费,才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其四,厉行节约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要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节约型社会建设,将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节约既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道德体现,也是每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从而必将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消费而淡化乃至消除对过度物质享受的迷恋和追求,使培育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成为可能。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胡锦涛总书记前些年在西柏坡考察时曾引用明朝薛煊的话告诫大家:“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资源短缺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一大困难。而厉行节约是我们应对资源紧张的一个有效选择。同时,惟有厉行节约,才能既保证当代人健康、舒适、愉悦地生活,又不至于把贫穷和灾难留给后代,不对后代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条件构成威胁。(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