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牵头,记者与部分中央媒体的同行深入广西的南宁
十万农民赛篮球
9月22日清晨,记者一行前往南宁市郊区的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还没进村,就听得一阵锣鼓声和鞭炮声,进村一看,村子里正在进行舞龙舞狮表演,配合着喧天的敲锣打鼓声和震耳的鞭炮声,让这个被青山环抱的小村庄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
从这天开始,一场全广西农民篮球大赛开始上演,这场大赛遍布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109个县(市、区)、千余个乡镇和一万多个行政村,比赛场次超过2万场,参赛运动员达到12万人,观众更是超过千万人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村村镇镇的篮球场成为农民们集中的地方,带着秋收喜悦的农民们在那里展示他们的球技、释放他们的健身热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吴玉斌说,广西作为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八个试点单位之一,首先从篮球场健身和推动群众性篮球运动入手,在全区300个行政村进行篮球场建设。在这之后,有可能是推动乒乓球等运动的开展。“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增强农民体育健身的意识。”吴玉斌说。而这首先需要在农村积极开展农民喜爱的、具有群众传统的体育项目,把他们吸引到健身人群中,让他们动起来。自治区体育局群体处处长黄先兆说:广西发行体育彩票12年来,为国家筹集公益金达4亿元,其中60%用于全民健身。我们为农村修建了很多篮球场。今年,我们还要投资200万元,继续修建200块场地。
“好球,下渌村终于进球了!”在首先进行的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对合美村的比赛现场,随着比赛的进行,解说员的现场解说常常被淹没在场上里三层外三层的村民们的掌声中。来自下渌村和合美村的众多村民们,来得早的在场外占据了最佳位置,晚来的村民索性就爬到场外的大榕树上,有的还骑到墙上,为自己村的队伍加油助威。
“现在地里没什么活儿,来给他们加油呢。”来自合美村的黄玉梅说。在随后的女子2分钟定点投篮中,黄玉梅也上场了,在男同胞的加油声中,并不常打篮球的黄玉梅玩得十分开心,“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多打打。”她说。
当天晚上,记者又来到百色市田阳县百育镇,时间虽然已近晚上10点,但村篮球场上仍是人声鼎沸,灯火通明。有意思的是,这里进行的比赛被冠名为“香蕉杯”,原来,百育镇盛产香蕉,比赛的组织者为了扩大自己农产品的知名度,即以“香蕉杯”冠名比赛。不仅如此,还有冠以“花炮杯”、“芒果杯”的。
比赛暂停的时候,壮族小伙子和姑娘们还在场边对起了山歌,当地少数民族独特的游戏也被带到了场上,场上场下的气氛非常活跃,围满了老老少少的篮球场在灯光的照耀下仿佛变成了灿烂舞台。
黄先兆感慨地说,近些年随着篮球运动在农村的普及和开展,很多以前让村、乡、镇政府头痛的问题得到了遏制和解决。“打架的现象和赌六合彩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开始迷上了篮球,一没事就会上篮球场较量较量。”
田阳县百育镇镇长说:“我们镇有6个村,过去由于‘三林’纠纷,村与村之间互不来往,矛盾重重,干部与村民的关系也很僵。现在好了,乡镇干部下村与村民打一场篮球,然后一起吃饭,什么纠纷、难事就都解决了。这是因为,在球场上不论干部还是村民,都是运动员,地位平等,干群关系变得融洽多了。”
壮族农民歌手还自编山歌来表达他们的感受:种田得粮得温饱,打球没病没烦恼,农民也有农民乐,天天打球人不老。
广西乒乓第一村
一走进崇左市天等县龙密屯,让记者感到有些吃惊的是家家院子里或房间里都有一张乒乓球台,或是木制,或是水泥制,虽然比不上正式台子,但数量之多,着实让人觉得有些意外;再到村子的活动中心一看,这里竟然还有一座乒乓球馆,三层的小楼里分布着十多张乒乓球桌,几十位村民正在这里进行比赛。
来这里之前,记者已经了解到,天等县龙密屯人均年收入才两千多元,但能有如此的体育设施,着实出乎大家的意料。
龙密屯有着“广西乒乓球第一村”的美称。500多位村民中有80%都加入了村乒乓球俱乐部,全屯有78个水泥台和8个木制台,还有一座三层楼的乒乓活动馆。这天,屯里正在举办“迎国庆”乒乓球赛,41岁的黄卫东身着运动服,脚穿运动鞋,他刚刚和妻子打完一场“夫妻双打”,还有些意犹未尽。他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有十几年乒乓球龄,他很为自己的屯自豪,这里不仅几乎家家都有乒乓球台,还有专门的乒乓球馆和经常性的比赛,更有浓厚的乒乓球氛围。记者看到,参加比赛的村民中,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四五岁的小孩子,几乎每个村民都能挥拍上阵。户与户、夫与妻、父与子、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对阵,乐趣无穷,特别是夫妻搭档的混双比赛更是成为屯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家就有一个标准球台,两副球拍,随时都能打球。”一位观看比赛的村民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屯里已经有七八家都“鸟枪换炮”,把水泥球台换成了标准的,但这并没有改变它们的主要功能:为自己也为村民们提供打球的地方。“我有时跟妻子打,有时跟堂兄打,别人也可以来打,不收钱的。”他说。
龙密屯人素有打乒乓球的习惯,从上世纪60年代就几乎人人会打,现如今不仅绝大多数农户家都有了乒乓球台子,有的农户还安装了灯光,三年来,由自治区政府、天等县政府等相关部门资助,一座三层楼、约716平方米的乒乓球活动馆成为村民们活动、比赛的新场所。
“以前农闲的时候没事干就聚赌。”回忆起以前的行为,黄卫东还有些不好意思。以前的龙密屯,由于缺乏文体生活,村民们农闲时节无事干,不是聚众赌博、小偷小摸,就是酗酒滋事。面对这种状况,屯党支部决定从体育活动入手,组织村民开展乒乓球活动,丰富村民们的生活。
后来的事实证明龙密屯的这个选择是多么正确:乒乓球改变了龙密屯。开展乒乓球活动以后,不仅年轻人,全屯的男女老少全被吸引过来了,如今赌博等不良行为已经逐渐绝迹了。而小小的乒乓球也搭起了改善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的桥梁,增加了屯里的凝聚力。
如今,屯里的乒乓球协会也成立了,会员已经有300多名,协会也担当起发展的重任。培训教练、组织比赛、管理球馆,龙密屯的乒乓球运动蔚然成风。农闲时节,“五一”、“十一”、春节等节日都成为了村民们的乒乓球比赛盛会。山区的生活虽然还不十分富裕,但小小的乒乓球让这个山村的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八桂盛行气排球
气排球?什么叫气排球?――想必很多读者和记者一样,第一次听到这个新名词时,一定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我不敢说这玩艺儿是我们广西的独创,但它在广西的普及程度绝对是全国第一,你们可以随便看看,就可以感受到我说的话是不是事实了。”黄先兆处长这样向记者介绍气排球在广西的普及程度。
在天等县一个黄昏时分,记者和几个同行晚饭后到街上散步,刚一出宾馆大门,就见路边有七八个人隔着一张网子在玩一种类似排球的运动,记者马上想起了“气排球”。驻足观看,所谓的气排球,其实就是普通的排球换成重量较轻、球速较慢的软体球,从而更适合广大的排球门外汉玩,只要想玩,谁都可以上去比划比划,而且玩气排球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场上人数可以随意变化,四个人也行,六个人或八个人也行,甚至是十个人分队玩,也没有“持球”、“连击”等规定,总之只要是大家玩得开心就可以了。
在县城,几乎每条街道上都有人在玩气排球,而且在很多的街道上都辟有场地,只要支起一张网,就是一个球场。上到五六十岁的老人,下到十来岁的少年儿童,大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在随后的几天里,记者很快就感受到,在天等县看到的一幕幕其实只是广西气排球的一个缩影,在南宁,在百色,在北海,在崇左,记者所到之处,这样的场景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在北海市国税局,这里的职工每天下午在工间休息时都要来到位于办公大楼的活动室,一起玩上几局气排球,“我们这里兴起这项运动已经有三四年了,期间每天都会有人来玩,而且参与的职工越来越多,到现在,局里的职工差不多都会玩了”,国税局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
在北海中学,学校在操场还特地增加了几处气排球场地,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场地里铺上了厚厚的沙子,“我们这里是沙滩气排球场,既可以让孩子们在学校里感受到沙滩的乐趣,又可以满足他们打气排球的愿望。”学校的一位教师如是说。记者看到,一到课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跑到场子里,柔软洁白的沙坑顿时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据介绍,随着近几年城市公用绿地的增加,南宁市喜欢气排球的市民也呈几何数增加,每天下班后或是节假日,城市里不分男女老少玩气排球已经成为当地的一景。据介绍,8月份,南宁市曾举办了全市的气排球比赛,报名参赛的队伍达到几百支,市体育局最后没办法,只能采取分配名额的办法。黄先兆告诉记者,自治区体育局将于明年组织一次全区气排球大赛,“由于参赛队伍过多,我们准备将比赛分为街道组、机关单位组、学校组、工厂组和农村组,估计每个组的参赛队伍都会突破万支,参赛的人员更是有可能接近百万。”
上图为在广西北海市国税局,职工们每天下午在工间休息时都要来到位于办公大楼的活动室,一起玩上几局气排球。
下图为9月22日,广西万村篮球赛在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揭开战幕,图为首先进行的下渌村对合美村的比赛现场。本文图片均为本报记者王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