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易会的第一天起,《中华再造善本》便成了最耀眼的“明星”:展台前,各路媒体记者络绎不绝,忙着收集相关资料、采访有关专家;一位耄耋老者更是寻遍展馆只为亲眼见到《中华再造善本》的“芳容”;甚至,记者在台北一家书店浏览,当店员得知记者是大陆出版展团的随行记者,攀谈起的第一句话便是“知道啊,有《中华再造善本》嘛,好棒啊!”有台湾媒体用“珍贵亮相”四个字作为标题,形容这项由文化部、财政部投资两亿元打造的古籍影印工程首次与岛内民众见面。
媒体、民众如此,岛内学者如何看待《中华再造善本》呢?
盛赞再造华夏文化“寄存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几百年来,宋儒大师张载的这句名言时刻提醒着国人肩上的责任。和大陆学界一样,台湾学者看重《中华再造善本》也在于它承载的是中华古籍精华。
“古籍,是人类文化的寄存地。然而,这样的‘寄存地’只会减少而不可能‘再生’。因此,‘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台湾淡江大学汉语文化暨文献资源研究所所长吴哲夫教授一连用了几个“了不起”,来形容他眼中的《中华再造善本》:“首先,这项工程为中华古籍的传承做了很了不起的工作;第二,它化私藏为公有,化身千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第三,它为研究者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以前要千里迢迢跑到图书馆去借阅,还不一定借得到的古籍,通过《中华再造善本》,可以在手边随时取阅。”
吴哲夫先生表示,以出版单位之力从事《中华再造善本》这样的浩大工程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十分羡慕大陆能斥巨资支持中华古籍的整理与保护。同时,他认为,除财力支持外,人的用心度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用心度够不够将对古籍的整理,乃至整个文化的推动产生长远的影响。这样的工作,台湾地区在最近十几年来没有人做过了。”言语中,吴先生也透露出些许遗憾。
相对于吴哲夫先生,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的林庆彰研究员可谓《中华再造善本》的“老相识”了。早在去年厦门举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他就对《中华再造善本》赞赏有加,认为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并力促文哲所购入一套,那也是《中华再造善本》第一次进入岛内。
谈到《中华再造善本》对他学术上的帮助,这位长期从事经学研究的学者表示,《中华再造善本》中选择的很多古籍善本在台湾是见不到的。他举例说,比如《十三经注疏》,他以往所知最早成书是在明代,而《中华再造善本》即将推出的乃是大陆藏元代刻本,“如果能看到元代刻本,我以往著述中的很多观点都将重写”。
期盼开启两岸古籍融通之门
“若干年前,我要在内地图书馆翻拍一部古籍,一共500页,需要6万元人民币,这是一般学者难以负担的。而把古籍善本影印仿真出版,这样的‘再造’对于中华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与宣扬都有很大的帮助”,林庆彰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道出了《中华再造善本》对两岸古籍交流的意义。
早在清代乾嘉时期,世人便有“宋元本其距今远者八百余年,近者且不足五百年,而天壤间乃已万不一存”的慨叹。上世纪中叶,大量明代以前古籍由大陆转运台湾收藏,由于大多经过挑选,其中精品甚多。而岛内收藏机构几十年来也又有不少珍稀古籍搜求新藏。近年来,台湾地区古籍出版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很多传统古籍出版社几乎处于停顿状态,这使很多分藏海峡两岸的珍稀古籍出版工作难以“完满”。比如大陆已将所藏《永乐大典》全部影印出版,而台湾藏62册尚无出版计划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实,两岸古籍“合璧”,也是岛内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夙愿。“能不能借《中华再造善本》出版的机缘,也将台湾现藏古籍纳入其中?”很多台湾学者都在探讨,《中华再造善本》能否成为开启两岸古籍融通之门的一个机缘。
“台湾收藏了大量宋元善本,无论是合作出版,还是由大陆出资印制,都是好事。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两岸在古籍出版交流中的合作都是十分必要的”,林庆彰先生说。事实上,目前两岸在这方面的合作还只是停留在民间层面,比如,林庆彰先生就曾因大陆出版《朱子全书》需要台湾藏品的微缩胶片而为两岸牵线搭桥。然而,这显然还远远不够。“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管道还是很多的。但距离两岸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还有很大距离”,吴哲夫先生直言不讳,“像现在这样,交流仅仅停留在论坛、研讨会的层面,其实际意义有限。两岸学者还应该多作一些有实质性推动的工作。”“哪怕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比如台湾现存古籍影印本不一定也用《中华再造善本》的名字,但形式可以同大陆做成一样的,这样在图书馆收藏的时候,仍然可以视作是一套书。”有台湾学者这样建议。
冀望善本再造更上层楼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第一期将在年内完成,台湾学者对已出《中华再造善本》的销售前景普遍看好:“不仅可供研究之用,也有收藏价值”,展望《中华再造善本》未来,他们也多有建言。
在采访中,很多学者谈到,目前大陆古籍整理出版成果颇丰,但也有过杂过滥的倾向。“不是所有的文献都值得出版,应该把有限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吴哲夫先生认为,“《中华再造善本》未来仍然要将海内孤本、学术界公认有价值的古籍版本,作为出版的当务之急”。
“不仅是台湾地区,如日本、美国、欧洲也藏有很多宋元古籍善本,都应该被纳入到《中华再造善本》的出版视野中来。”尽管难度很大,但台湾学者仍对《中华再造善本》的未来寄予厚望。
同时,台湾学者从自身研究的角度,也对《中华再造善本》有所期待。林庆彰先生表示,《中华再造善本》第一期多以宋元善本为主,而在海外,清代古籍资料最为难得。“在继续推进宋元善本出版的同时,能不能收录更多的清代古籍精华?”
面对《中华再造善本》在台湾引起的轰动,一位台湾学者的话意味深长:“作为普通读者,这些书不一定是要读的,但身为中国人,中国古书是什么样子,却是必须要有所了解的,《中华再造善本》提供了一个最直观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