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生产方式的转变――变“线形经济”为“循环经济”。我国现有的生产方式是一
第二,消费方式的转变――变过度消费为适度消费。我国现有的消费方式基本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消费者依据收入和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消费量,这种消费方式鼓励少数人高消费、超前消费甚至挥霍消费、畸形消费。“消费者主权”原则表明,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他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他把这种愿望告诉市场,并通过市场转告给生产者,于是,生产者听从消费者的指令而进行生产。但问题是,超前消费或挥霍消费者往往会给生产者以信息误导。一些消费者穷奢极欲的恶习会使社会生产扭曲,人们的真实欲望也常为生产者推销以及促销广告中的虚拟欲望所代替。结果是,人们以消费的膨胀甚至“浪费”来支持生产。为了明天的发展,必须改变今天的消费方式,变过度消费为适度消费。
第三,思想认识的转变――对以现代经济学为支撑的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反思。现在,人们把经济增长看作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各地也把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而经济增长需要通过出口和内需来带动。从出口看,1978-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额增长了约60倍,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现已成为全球第3大贸易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保持多年顺差,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从内需看,扩大内需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如果你今天增加了消费,就能带动社会收入的成倍增长,经济过程变成一个“扩大消费甚至浪费→增加就业→扩大收入→进一步扩大消费……”的循环。但是,贸易大国并不是贸易强国,伴以浪费的扩大内需与节约型社会更是格格不入。所以,必须对以现代经济学为支撑的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反思。
第四,政策取向的转变――把资源/能源结构变化引起经济结构变化作为政策调节的重点。现有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把就业、收入、物价总水平以及国际收支作为调节目标,没有把结构尤其是资源/能源结构变化引起经济结构变化作为政策调节的重点。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实现经济政策取向的转变。在生产上,要引导经济主体开发新能源、使用可再生能源,广泛开展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能源结构的变化。在消费上,要引导变一次性消费为循环消费,严厉惩罚浪费现象。譬如,鼓励发展包括地上/下有轨交通、公共电/汽车、出租车等公交系统,限制发展私家车。据估计,通过汽车的轻型化、节能设计可以节约1/4的能源,而通过发展公共交通,可以节约原来耗费能源的一半以上。这样,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而且结构的变化并不影响经济增长。所以,节约型社会建设,还有赖于政策取向的变化。(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