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国内这些年对SCI的问题谈得比较多,希望这只是一个临时现象。这也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好像仅仅在中国强调。
我们今年又要举办两个国际会议,不同的是,从今年开始,我们组织的会议论文集被SCI收录了。结果,会议收到的文章投稿数超过往年1倍以上――以前每年接到的会议文章能超过20
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坏事:对学术会议来讲,投稿量的攀升有助于提高学术会议的威望。现在,这个会议论文的录取率一下变得非常低,只有15%。简单的录取率指标在外部评审可能不太起作用,但是内部评审非常起作用。
在国外,SCI不太被看重,计算机科学领域现在主要以会议文章为主。在给年轻教授作评审时,我总是强调要把会议文章尽量转化成杂志文章,因为虽然计算机界的学术会议比较表现时代性,并且真正是专家在评,但是难免会有很多错误。会议论文的评审非常快,每位评委收到的文章多达二三十篇。几天之内完成这么多文章的阅读不可能,基本上看一个大概。会议发表后,把你的文章变成杂志文章,作为一个补充――6年之前,我们对年轻教授的评审还是这样的,但到了后来就显得越来越不时髦了。主要原因是像MIT这样的大学的教授越来越少发表杂志文章,这几乎成为一个潮流和现实。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现在基本上也不强调杂志文章了,甚至我经历过的一些美国基金会的评审也有这样的评论。一个人可能在之前几年有很多很好的杂志文章,包括理论界最好的或数一数二的杂志,但是为什么没有会议文章?应该说这个人的水平是很不错的,没有会议文章说明什么问题呢?有人会猜到:他做的东西是不是时髦,因为科研经费支持的项目一般都是比较时髦的项目。
现在在国内,可能在大学或者科研单位,对于计算机科学的会议文章,一般同行也是能接受的。但是跨行之间,比如跟数学家一起评审的话,要想让非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同行接受会议文章的重要性,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我所在的学校就是这样:一开始,其他院系的同行们不能接受会议文章,但在后来写评审意见的时候,我就告诉大家,在计算机科学里,会议和会议文章非常重要,这样,慢慢地同行们也就能接受和认可了。(作者为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