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各类文学艺术活动也丰富多彩。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慰问,将精湛的艺术回报给人民,让更多人在祖国大家庭的
打造精品弘扬时代主旋律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国的广大文艺工作者5年来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在重大历史时刻和事件中,都有文艺家活跃的身影。他们创作的紧扣时代脉搏的精品力作,丰富了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作协从2004年开始实施“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以多出反映时代主题、弘扬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为目标,至今已对三批共166个重点创作选题进行了扶持;组织实施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程”,编辑出版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集;还召开了全国农村题材文学创作会议、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研讨会,以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
5年来,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在人民创造历史的进程中进行文学的创造,产生了一批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有的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风采,有的表现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艰辛,有的抒发对祖国文化的思索和感叹。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担当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实践者,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百花园辛勤耕耘。
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也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围绕重大事件和节庆纪念日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主题文艺活动:为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中国文联组织了首届中国职工艺术节,中国音乐家协会成功举办了“钟鸣盛世”音乐会;为庆祝抗击非典胜利,中国文联拍摄了大型音乐电视片《凝聚每一份爱》,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都分别组织艺术家到抗击非典一线慰问演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中国文联举办“老艺术家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了“美术经典作品回顾展”;2006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音乐会“创业者的歌”,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摄影艺术展来庆祝建党85周年……这些活动在全社会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激励和动员亿万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线采风激发文艺家创作热情
如果各类文艺是百花,那么给予它们营养的沃土就是生活。为了反映风云激荡的社会变迁和时代变革,创作出现实主义文艺精品,中国作协、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团体积极组织采访采风活动,丰富文艺家的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近5年来,中国作协平均每年组团10次以上,参加采访采风活动的作家共500余人次,其中包括“百名作家深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西部作家东部行”“东部作家西部行”“百名作家农村行”等。特别是2005年5月组织的中国作家“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大型采风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30余名知名作家参加。组织了为期3年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并于2006年9月组织了首批作家赴深圳采访采风。
作家们深入第一线,为读者奉上了大量鲜活的作品。作家董生龙从青海到西藏,历时两个月,行程5000多公里,采访数百人,完成了《青藏大铁路》的创作;报告文学女作家孙晶岩用两年半的时间深入到西气东输建设现场。她说:“我是从工棚里、工地上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动脉》。”
“万里采风”“送欢乐、下基层”“聚焦新农村”……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也以各种形式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
5年中,音乐家协会先后组织百余名著名词曲作家深入生活,开展采风活动,创作了大批歌颂改革开放成就、深受群众喜爱的音乐作品;美术家协会也多次组织画家进农村;摄影家协会则组织“中外摄影家看西藏”“聚集长征路”等大型采风活动并举办相应的摄影展。
同时,中国文联还分别组织文艺家赴新疆、西藏、湖南等地采风慰问;宣传学习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组织文艺家分别到革命老区西柏坡慰问演出;深入三峡库区创作采风;去牛玉儒工作过的地方体验生活等。一系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采风活动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如话剧《移民金大花》,电影《郑培民》《生死牛玉儒》等。
基层慰问文艺百花回报沃土
“回归民间,文艺才能焕发勃勃生机。人民培养了艺术家,艺术家理应回报社会和人民。”一位老文艺家的感慨在中国作协、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的实际行动中得到了回应。
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不但努力创作出精品,还不辞辛劳地把它们送到社区、工厂、农村,送到人民身边。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广大文艺工作者还开展捐书、捐款等捐助活动,帮助生活困难的地区和群众,给基层人民送去欢乐和温暖。
2004年8月,中国作协在甘肃临潭捐建了中国作家西部文化扶贫图书室和作家书画中心。2004年以来,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育才图书室”工程,广大文学工作者踊跃为西藏、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392所中小学送去48万多册图书和538台电脑,捐建了600余所图书室。中国现代文学馆还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方式,普及文学知识,密切文学与广大群众的联系。
给基层送去温暖的还有众多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于2005年创办梅花奖艺术团,开展“送戏下基层”活动;中国曲艺家协会一大批艺术家像乌兰牧骑一样定期到基层演出,2003年成立的“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字号;中国美术家协会近年来分别在贵州、宁夏等地捐建了5所希望小学,共捐资500万元;中国电影家协会则正在举办“国产电影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在北京社区和农村免费放映电影……
戏剧家协会深入煤矿开唱,舞蹈家协会奔赴农村演出,电视艺术家协会慰问铁路职工,杂技家协会下到工厂,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则联合慰问灾区……2006年元旦、春节期间,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国文联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各协会的文艺工作者700多人次组成15个艺术小分队,深入河南、江西、陕西、河北等11个省区市,举办慰问演出、艺术展览、电影展映、赠送书画和春联、捐建希望小学等70余场(次)活动,约100万名基层群众直接受益。
“艺术家们送来的不仅仅是钱物,更多的是全社会对贫困地区的爱心,是党和政府的温暖。”一位参加活动的艺术家说,这是对艺术家心灵的净化,也是对艺术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广大作家、艺术家如此密切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令人欣喜。根深叶茂,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才能创作出更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可以想见,等到“又是一年春草绿”之时,我们的文艺百花园将更加繁荣美丽。(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