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于高校党的领导。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
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高等院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和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所谓
实现建设和谐校园的上述目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关键在于党的建设。
第一,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思想保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构建和谐校园也不例外。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只有如此才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当前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第二,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组织保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党的基层组织活了,和谐校园建设就有了支撑力量,就有了雄厚的组织资源和社会基础。离开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师生员工的心就难以拧成一股绳,和谐校园的建设便无从谈起。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努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对于和谐校园建设起着重要的组织支撑作用。
第三,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力量保证。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特别需要广大党员在学校的各项事业中发挥带头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机关党员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影响着学校的和谐团结;教师党员教书育人水平影响着全校和谐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大学生党员在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影响着和谐校园建设水平。高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提高每一个党员的素质,发挥每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校师生出色地完成构建和谐校园的各项任务。
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
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作为传播文化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高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为社会持续培育出高素质的、为和谐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传播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激发学校的创造活力,促进高校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这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任务。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
第一,高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利于培养和谐人才。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和谐的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过程中,高校应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互相交织,使之成为一种相互和谐、统一完整的过程。
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大学生因为具备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优势,到实际工作岗位后,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多数将从他们中培养选拔,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我们党各级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新的历史时期,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对高校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党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进一步落实,高校越发成为高素质人才重要的发展、培训和集散基地,大学生党员也越发成为新时期我们党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培养和谐的人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
第二,高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利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和建设。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高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高校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建设好充分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高校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高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利于不断激发活力,更好地服务社会。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有60%建在高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26%建在高校,两院院士有38.7%在高校任教;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三大奖”成果半数以上在高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约占全国研究队伍总数的90%,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经费、项目和成果均占全国总数的80%以上。高校发挥了国家科技创新重要方面军的作用。
高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会进一步调动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高校科技教育和研究的改革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高科技产业化的生力军,从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科研成果和更大的智力支持,为我们党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做出更大贡献。
建设和谐校园对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新要求
高校党组织能否把每所高校都建设成和谐校园,是对自身先进性的重大考验,因为构建和谐校园对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多方面的新要求。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要求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领导干部的治校理政能力。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由于领导干部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处于发动者、组织者和指挥者的地位,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因此其作用的发挥便构成了校园和谐的重要基础。高校领导干部要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起示范和导向作用,就必须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先进性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的领导干部,应当懂教育、懂管理,但首先应当懂政治、讲政治。二是要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驾驭改革与发展的能力。三是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进一步改进领导方法,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要切实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要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党的基层组织是支撑力量。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党的基层组织的传统体制基础有所松动,组织资源有所流失,基层组织有所弱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着缺乏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软弱涣散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和谐校园建设。按照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高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真正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一要实现传统架构下围绕革命或生产展开社会动员与组织的功能结构向以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为轴心的功能结构的转变。二要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党员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切实解决师生员工面临的各类实际问题。三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第三,构建和谐校园要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广大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发展大计上来,全校一心、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党员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艰苦奋斗的表率、勤政为民的表率、坚持原则的表率、为人民服务的表率。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在品质、能力、行为的先进性上。品质上的先进性,主要是指思想境界高、精神风貌好、道德修养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品质的延伸,是品质由内向外的过渡和转化。能力是高是低,直接影响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发挥,构成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件。行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外在展示,是品质、能力的实现。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说到底主要是靠行为。
第四,构建和谐校园要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构建和谐校园需要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撑。制度是约束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准则,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包括党员意识强化机制、学习教育机制、管理机制、能力增强机制、进步激励机制、队伍纯洁机制。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