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古典宝贝

2006-1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傅小仓 我有话说
1977年,我考上了公社高中,老师教我们学习了一篇《岳阳楼记》,引发了我极大的兴趣。早读课上,我扯着嗓子起劲地读着、背着。每次读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句时,背后座位上就传来一阵窃窃的笑声,我马上反应过来了,班上有一个女同学叫刘多会。我会心一笑,又背起来了。下课后,外号叫“卢世宽”的同学一脸坏笑地走
到我跟前,模仿着我的腔调说“其喜洋洋者矣”。我从他狡黠的眼神中心领神会,他是在编排、调笑我们的老师,因为我们的老师叫杜喜洋。

中午放学后,发现饭票用完了,我只得赶五里路回家吃饭。小路上阒无一人,我一个人走着没事,就高声背起“庆历四年春”来了。一遍一遍像自我考问似的回味背诵,觉得“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文字很有味道,竟像活起来一样。穿过一片玉米地、一片棉花地又一片高粱地,一篇《岳阳楼记》就背熟了。以后,我用这种办法还背会了课本上的其他古文。

上师范学校后,有一个同学从他的亲戚老师那里借了几本书,其中有两本《古文观止》,又被我借来看。这本书,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它上面的文章如《郑伯克段于鄢》《桃花源记》《种树郭橐驼传》等深合我的口味不说,书上的评点文字,更让人耳目一新。“丰词环调”、“陡然一劈”、“气焰光采”、“开出波澜”等评语,一下子打开了我的心扉,自个儿品咂后觉得对文意的领悟又深入了一层。

有一年寒假回乡,大年初一下了雪,我抱着《古文观止》坐在三叔家的热炕上看了起来。闲来串门的一个远房表哥看到后连连夸奖,和我交谈几句后,他说他这才知道了,他的和我一样大的儿子经常留级没把书念成,原因是自己不在家里看书。他又把我手头的书拿过去看了看说,我知道这古董对你来说就像薛平贵身上穿的宝衣一样。我笑了笑,心里暗想:古典是宝贝,这还真让他给说中了。一直到师范毕业那一年,我才依依不舍地将那两本已发黄了的《古文观止》还给了同学。以后,我偶尔从广播中听到老作家巴金就是凭背诵这二百多篇文章的《古文观止》,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我的心中十分敬慕。

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教学古文,篇篇我都能背诵。以我的经验,课文只有背熟了,才能真正吃透打通文意、文法,讲课时如有神助,左右逢源,指导学生读写才得法。前些年,新课程改革,教材中又新选了一些古文。曾有老师抱怨说太难。我一看《报任安书》《陈情表》等多是《古文观止》上的,感到好像遇到了老朋友一样的亲切。有一次,教学《滕王阁序》,课堂上检查学生背诵一段课文,有的学生竟没背下。情急之中,我让学生全都合上书,听我背。一番汤汤如流水的全文背诵表演,震住了学生,赢得了他们长时间的掌声。等第二天检查时,效力简直神了,学生竟然全都背熟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