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3年前考进人大,母校
“记者的工作是一种社会性劳动,这是一个基本的定性。”“因此记者先得有社会责任心,能够勇敢地担当起社会责任,这是记者取得成功的大前提。”
讲座中,梁衡将记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分为三项,传播责任、政治责任和文化责任:“传播信息是记者最基本的责任,就像士兵要打仗,农民要种地,工人要做工一样,这是职业的规定。”“当然,一个记者完成了传播责任,只是刚刚及格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完成政治责任。”
“记者的传播责任是工作给他的任务,政治责任是社会对他的理性规定,而文化责任则是历史和文化对他的要求。一个新闻工作者也要对文化负责,对历史负责。”关于文化责任,梁衡的观点是:“媒体就是文化的载体,一个记者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他不但要能准确地表达信息,传播知识,还要更上一层楼,提升读者的接收、理解能力。另外,记者还要为时代立碑存照,为历史积累文化。一个好的记者同时也应该是政治家、文化家。”
什么样的记者才能算是成功的记者呢?在座的学生们自然十分期望讲坛上这位早已在国内驰名的前辈能给他们一些指点。曾写过不少新闻名篇的梁衡给出的心得是:“你在实践方面要比别人突出,落实到工作上就是说要多写稿,写好稿。但一个人如果只停留在实践层面,那只能是不断重复,并不能创新。真正能创新、突破自己的风格,必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了理论思维,才能总结自己,借鉴别人。”“一个记者在丰富的新闻实践中产生了有影响的作品,有较深的理论修养,能将自己实践的思考结晶为著作,这样他才能称得上名记者。”
不知不觉间,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就要结束了,面对着台下一张张英姿勃发的脸庞,两鬓见霜的梁衡深情寄语:“在座的年轻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们,只要你们有志于从事新闻事业,明白社会责任和个人成才的关系,发扬职业精神,勇于钻研业务,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记者、名记者!”
报告厅内掌声热烈,师生们起身陆续离开会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二学生陆瑶激动地说:“梁衡老师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他的讲演让我们明白了学习新闻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选择,更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准备。”研究生王维兴奋地和记者谈起她的感受:“像梁衡老师这样的新闻界专家、学者能够走进高校,与我们面对面交流,让大家对记者这个神圣的职业有了更直观、鲜活的了解。这种形式是对现有课程的有益补充,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希望这种讲座活动能经常举办!”
“讲座中引用的三十多个案例,台下200多双目不转睛的眼睛,梁衡老师如同教科书一般经典的演讲,将个体生命与社会责任的结合,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极其不平静。这次讲座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有益尝试,我们期待着活动的再次到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高钢在讲演结束时的致辞,代表了学院师生的共同心声。(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