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优势求生存 特色求发展”

2006-11-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伟光 本报通讯员 田成义 李宏涛 我有话说
近年来,黑龙江大学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牢牢把握机会,形成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支撑”的学校发展基本理念。在充分研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黑大提出了省属综合性大学在学科发展上的一系列举措,确立了坚持“优势求生存,特色求发展”的学科建设基本原则和“保持已有的优势,拓展
现有的优势,谋划未来的优势”的学科管理和发展定位。那么,黑龙江大学在学科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怎样的“有黑大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呢?

建设龙头学科拓展交叉优势

作为以外语起家的省属综合性大学,俄语学科是黑龙江大学学科中的“龙头”。依托俄语学科的优势,学校全面实施“大俄语”战略,成立了俄罗斯研究所、俄罗斯法律问题研究所、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形成了以包括语言、文、史、哲、经、法等学科在内的全方位的俄语优势。成立逾四年的中俄科技合作信息中心是黑龙江省对俄(包括独联体国家)经贸合作科技战略升级的五大中心之一,中心建设的中俄科技合作信息网成为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信息交流的窗口和平台。这使黑龙江大学不仅在俄语专业领域成绩显著,在交叉学科的发展上也成绩斐然。学校研发的嵌入式“俄汉行”掌上电脑翻译系统,受到了中俄两国的好评,在中俄信息交流和克服语言障碍的实际应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入世的需要,近年来黑龙江大学的理工学科,尤其是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微电子、自动化等学科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体的发展,形成新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该校将目标锁定在了学科的交叉发展上。这种交叉发展使其在学科发展中形成了全新的发展体系。

发挥自身特色加强科研合作

在“大俄语”战略的背景下,学校发挥自身特色,积极拓展同俄罗斯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促进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最具代表性的是于2006年1月26日正式成立的“中国黑龙江大学与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联合研究生学院”,这是中俄两国教育部批准的新型合作项目。本着“择优相互选派在校研究生,两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研究生由两校导师共同执导,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思路,该联合研究生学院采取2+2的联合培养模式,由黑大和远东国立大学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两校导师共同授课并指导,按照两校有关规定进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毕业后获得双方教育部承认的相应学历学位证书。这标志着黑龙江大学的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已走出国门、面向国际。

在理、工等应用学科发展上,学校积极拓展科技研究与合作。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等联合开发的高压氧舱医疗技术受到来自俄罗斯的氧舱专家弗拉基米尔院士的好评,他说:“我到过近四十个国家探讨氧舱技术,黑龙江大学采用多CPU技术实现了氧舱的远程运行监测和故障诊断以及先进的‘黑匣子’功能,这是氧舱技术中独一无二的成果。”

依托学科群力量挖掘潜力求发展

对于学科的纵深发展,“学科群”的作用功不可没。在今年结束的第十届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黑龙江大学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唯一获批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主要就是依托了“学科群”的力量。学校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强大的学科阵容,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拓展学科的发展渠道。近年来,以衣俊卿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学术人员,依托哲学院、文化哲学研究中心、马列教研部等教学研究机构,积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欧洲左翼激进政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发达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实践人学与文化批判理论的研究,并已形成一定规模。该学科共有20名研究人员,这批平均年龄仅36.3岁的年轻队伍,自2000年4月到2005年3月申报博士学位点期间,平均每人发表论文10篇以上、承担科研项目1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