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职教育不能“文化贫血”

2006-11-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不同程度地患有‘文化贫血’和‘短视症’:过弱的文化陶冶,致使学生精神气质空虚与贫穷;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导致学生素质培养不全面;过窄的专业教育,致使学生知识视野狭窄、学术基础单薄;过强的共性制约,致使学生的个性难以发展,走向社会缺乏竞争力,”谈及此,山东省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森勋教
授忧虑之情溢于言表,“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人文品格会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切莫浮躁与浅薄。”

专业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提升被称为大学精神和人文品格的‘软实力’,是营造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构成了高等职业院校的竞争力,二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提升‘软实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埋头苦干而不急功近利,注重点滴积累而不追求轰动效应。过分注重经济目标和经济价值,必然将学校变为培训基地或超级市场,把学生培养为掌握纯技术的‘商品’和‘工具’。”

王森勋说,“高职院校应摒弃功利主义价值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人文品格的塑造。不能只为些许经济利益‘见钱眼开’,而放弃理念、品质和气节。在办学中,应确立‘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理念,专业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每一节专业课、文化课都要有人文教育的渗透,使学生通过‘课中课’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要构建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体系,整合一批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的课程群,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教材保证。”

将公益、育人和产业属性融合确立办学目标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不少办学者过分看重“经营大学”和经济效益,导致许多与商业有关的不良现象,包括投机心理、弄虚作假等渗透进校园,学校的育人功能发生着变异。

王森勋认为,要正确而全面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公益属性、育人属性和产业属性,应将三者融合在一起去确立办学目标。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用技术教育只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内容,如果我们只从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片面强调实用技术教育而忽略人文教育,可能会把学生培养成“工具人”或“机器人”,导致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要构筑起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大课堂,积极开发和建设‘校外校’性质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空间,扩大人文素质教育载体,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的时代使命感,激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全面开发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过窄的专业技术教育,致使学生知识视野狭窄

有的学校为了迎合一时的社会需求,不惜“放下架子”,只开设了一些“短平快”的实用科目。过窄的专业技术教育,致使学生知识视野狭窄,知识基础很不牢固。同时,由于教育的浮躁与简单,造成只重视共性制约,课程整齐划一、教学的机械呆板、考试的标准化要求,致使学生个性发展难以张扬,走向社会缺乏竞争力。

对此,王森勋认为,要克服短视行为,确立以人的完善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加强课程的综合化与整体性,通过课程整合促进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克服过分专业化弊端,使专门人才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较广博的知识面。同时,坚持树品牌、创特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