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印度首次使用两枚具备运载核弹头能力的“大地-II”型导弹成功实施了导弹拦截试验,声称掌握了拦截弹道导弹的技术能力。28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动分层战区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的“大脑”――“集成试验平台”开始研制。该项目启动意味着,北约将在2010年前建成“导弹防御伞”,可确保北约盟国免遭射程在3000公里以内的弹道导弹的袭击。同日,俄罗斯一方面批评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目的是削弱俄罗斯的威慑能力,另一方面表示要自己牵头建立欧洲统一反导防御系统,以消除来自第三方的所谓“流氓国家”和恐怖组织对欧洲的导弹威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探测技术、目标识别技术、预警雷达和间谍卫星以及激光武器系统的不断完善,为导弹防御系统提供了强有利的技术支撑。美国政府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研制“奈基-宙斯”系统以来,已先后经历了“卫兵”系统、“哨兵”系统、“星球大战”计划、“防御有限打击的全球保护系统”、“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到布什政府提出了建立全球导弹防御计划。
导弹防御系统是一种攻防兼备的作战系统,既可用来拦截对己方实施攻击的各种导弹,又可主动打击敌方的各类目标,用它于攻,还是用它于防,决定权完全掌握在使用者的手中。所以导弹防御系统深受国际政治因素影响。美国投入1000多亿美元进行导弹防御系统
的研制,其目的就是建立攻守兼备的畸形的国家战略力量,扩大军事力量的绝对优势,维护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以色列、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紧跟其后,则是为了实现各自的地区性战略利
益,扩张地区影响,维护自身安全。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俄罗斯以攻为守,采取非对称手段,发展攻破美导弹防御系统的武器。通过修改核战略,重点发展高性能导弹攻击武器,谋求对美国的核遏制,维持战略平衡。
当前,各国大力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打破了地区战略均势,刺激了局部军备竞赛,加速了国际间相互对立。极大地破坏了原本相互信任的国际大环境,使各国重新陷入相互猜忌、互不信任和相互戒备的状态。在独自地谋求自身绝对安全理念的驱使下,世界将会走上你追我赶的军备竞赛之路。这是人们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