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使农村儿童逐步享有与城市儿童同等教育资源的基本条件。研究农村教师队伍的标准和规划农村教师队伍标准化建设进程是当前农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实现农村教师队伍标准化建设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前提
我国地
近年来国家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全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出发,从政策上向农村教育倾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制定了诸如优秀城镇教师去乡村支教、为西部地区十几个省设教师特聘岗、为农村学校培养定向的教育硕士等相关政策,这些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解决错综复杂的农村教育问题,首要的是找到一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切入点,搭建一个可操作的平台。建设标准化的农村教师队伍,无疑是全面解决现阶段农村教育问题的突破口。有了高素质的标准化教师队伍,就可以逐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农村的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的支撑,从而逐渐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异,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标准化建设的可行性
由于我国区域与城乡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教育的发展水平也一直非常不均衡,因此,我们主张在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既要承认正视历史上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更要努力在可能的条件下缩小差异。这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标准和城市教师队伍的标准应否及能否统一;二是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的标准和落后偏远地区的建设标准应否及能否统一;三是要不要制定一个基本标准和未来的理想标准。应该承认,教师队伍建设标准的完全一致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当下我们追求的应是基本标准的统一,即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中心城市还是小城市,城镇还是农村都应该有个统一的最基本的标准,即底线意义上的标准。但在教师标准化建设进程上允许城乡有不同的时间表,地域上也要有所差别。
当前,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标准化农村教师队伍的最基本条件。一是国民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税收逐年稳步增长,这就有了财力的根本保障;二是师范教育发展迅速,大批师范毕业生已经开始走向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三是目前的师范院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完全有能力培训现有的农村教师队伍。
参照发达地区和城市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可以从教师的学历水平、各门学科的教师配备情况和教师的编制数量等方面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做个最基本的要求。各地区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上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逐步在数年内达到如下基本标准:在学历方面,小学教师的第一学历要正规院校专科毕业,初中教师的第一学历要正规院校本科毕业。在学科教师的配备方面,每个学科都要有专职教师,体育、音乐、美术、英语和计算机的课程都必须要有本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在教师的编制数量方面,国家对农村教师队伍编制的设定不能和城市学校一样仅仅依靠师生比进行,还要考虑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学校规模以及国家对课程门数的要求等因素。
推进农村教师队伍标准化建设的措施
首先,国家还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中央财政可直接按照教师的学历和在农村工作的年限浮动教师的基本工资,上浮多少视国家财政情况和教师在农村工作时间的长短。保证大学毕业生愿意去并最终留在农村教书。为了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农村教师队伍,我们还应该尽快使老教师退下来,但国家应尽可能出钱安置他们,使他们享有幸福的晚年。
其次,国家应通过标准化校园建设推动教师队伍标准化。当前一些农村学校由于办学条件限制,缺乏艺术教室、语音室以及计算机室等功能教室,所以相应学科教师不肯来,学校自身也感觉无法容纳这些教师,造成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现象。国家应组织力量对各省区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交通状况,人均收入以及以往的学校布局等情况,研究在农村如何建设标准化学校的问题。可以分几类地区来研究,如平原地区和山区要有所区别。各个不同地区的标准化学校在建设规模上,根据学生的数量,决定校园的建筑面积和功能区布局。
最后,作为农村教师队伍标准化建设的过渡措施,我们也要做好原有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工作,由各个地区的师范院校负责,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研究可行的培训模式,开展有实际效果的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当然,国家也应组织专家学者做好经济预算,并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做好切实可行的时间规划。(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