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广东探索工学结合中职办学新模式

2007-0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吴春燕 张景华 我有话说

本报讯2006年广东省80多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超过2万名学生参加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学习,每年为经济困维家庭中职学生解决学习、生活费用1亿元以上,实现了“政府不出一分钱,学生不交一分钱,学校收费不减一分钱,企业不额外增加开支一分钱”而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企业满意的共赢。这是广东省教育

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升学和就业,惠及百姓脱贫致富的一大举措。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由学校与经济效益较好、管理规范、与学校大类专业相近的企业联合,加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校企合作方式。学生入学时,学校预先垫付其费用,在学3年,实行弹性学制,一半时间在学校上课,一半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学与实践交替进行,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和管理、共同组织相关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企业向学生支付合理劳动报酬,用于学生缴纳学杂费和生活费用。学生到工厂实习,中职学校老师同时进厂全程跟进,边学习边工作,并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

自2001年起,广东部分地区已率先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2001年3月,肇庆市封开县中等职业学校首先与开平市帛汉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第一批半工半读学生76人每月平均收入达876元,基本上解决了学习和生活费用。学校规模从原来的500人迅速扩大到2600人。惠州市西湖职业技术学校采取前校后厂、半天上课半天在校办企业工作的轮换式半工半读,开办5年,有1500多名特困生零缴费学成就业。

从2006年开始,广东积极探索这种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新模式。佛山与清远、江门与河源在全省率先探索了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联合、学校与企业联合、优质教育资源与非优质教育资源联合的中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从实践效果来看,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种办学模式很快地扩大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加快了学校发展的步伐。学校的校舍、设备、师资等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无形中扩大了学校的容量。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为学校从学科型向技能型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合理解决工学矛盾和企业化的管理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

更为重要的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升学就业难问题。陈村职业学校一位家长在给学校的感谢信中说:“我乃打工一族,月入不足1000元,由于家庭贫困孩子初中毕业后,无力继续供读使我痛愧连连。半工半读使我儿能再进校园,完成学业。我感激政府的关怀和老师的栽培,我将鼓励小儿努力学习为学校争光,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

今年,广东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加快省属学校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招收贫困地区学生就读的扶贫力度,探索一条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