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媒体热炒利迪尔,让笔者突然也想说上几句。
埃里克・亨利・利迪尔1902年出生于中国天津,父母都是苏格兰人。5岁时他随父母回
英国上学,学习期间,逐渐显示出超人的运动天赋,被英国体育界的著名教练汤姆・麦格查发现后加以培养。1924年,他参加了于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八届奥运会,夺得男子400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奥运会结束后,他拒绝了英国许多大公司的高薪礼聘,返回天津,在天津一所中学当化学教师。抗日战争时期,他被日本侵略军关进山东潍坊集中营,1945年2月21日,因患脑瘤死于营中。
利迪尔一生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如他身为一名外国人,“生于中国,死于中国”(这是央视节目的标题),就会让许多中国人感到一种亲和力;他在奥运会上创造的47秒6的男子400米世界纪录保持了35年,直到1959年才被打破,堪称是一位运动奇才;还有他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巴黎奥运会上,由于他原来报名的100米比赛安排在礼拜日举行,出于教义上的原因,他甚至准备放弃比赛,就连英国王室成员出面做工作,都不能使他改变初衷,后来还是另一位英国运动员将自己的400米参赛资格让给他,才成全了他的奥运会之旅,这种将自己的信念置于世俗名利之上的人生态度也足以令人称道。
但最让我难忘的是另外两段有关利迪尔事迹的记载。一件是说他到欧洲比赛,为了不耽误给天津中学的孩子们上课,他冲过终点以后,便马不停蹄地直奔码头,可是当他赶到码头时,轮船已经收锚起航了,于是他发挥出自己超常的运动天赋,竟然从码头上一跃跳至轮船的甲板上。另一件是说抗战期间,他曾遇到一个被日本兵砍断脖子,只有气管还连接着的抗日军人,他用自行车驮着这个抗日军人奔跑了20多里,送到医院救治,最后这个抗日军人竟然神奇般地被抢救过来。
平心而论,这两件事情的可靠性究竟如何,需要考证,因为这种飞檐走壁,断颅再续的故事,与其说是正史,毋宁说更接近于野史。不过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夺得奥运会冠军之后的利迪尔仍然保持着一颗平凡之心,心甘情愿地在老百姓中间作平凡一员,最后甚至与许多中国老百姓一样,在日军的集中营里罹难,才使得人们对他格外怀念,并从而衍生出许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来。
我曾经问过一位年轻记者:“在中国奥运冠军中,你最喜欢谁?”回答:“杨扬”。原因很简单:他在采访杨扬时笔不慎掉到地上,杨扬弯腰帮他捡起来。多么普通,多么平凡,一个5岁的孩子就能够做到,但实际上这也许并不比夺取奥运会金牌更容易,因为并不是每一位奥运冠军都能够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