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科考船起航开始远洋科考(新华社发 ) |
据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为期220天的本航次科学考察,共有国内外15个单位130多人次参与,其中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调查队员居多。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陶春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本航次科学考察共分6个阶段,至8月15日结束。调查区域涉及西南印度洋、西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的部分海域。海上调查将以2005年环球航次的成果为基础,以海底热液系统的资源探查及相关的科学与环境调查为主要任务。希望通过此次综合调查,在填补我国洋底热液活动区发现的空白上有所突破,解决开展相关研究的瓶颈问题;希望找到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和异常区,取得地质、生物、环境样品和资料;同时继续对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极其相关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调查。
另据介绍,与2005年中国首次大洋环球科考不同,本次“大洋一号”科考船将先赴西南印度洋海域,这是基于首次大洋环球科考成果的影响对洋底热液活动现象和影响以及多金属硫化物调查的重视。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是继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之后,又一引人瞩目的海底重要战略资源。有关海底热液区资源和相关的科学问题已成为当今海底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据悉,我国对大洋中脊热液活动区的调查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际海底管理局正在讨论的《关于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和富钴结壳资源勘探规章》,将有可能在近期出台并成为各实力国家申请相关资源矿区的依据。在首次环球科考中,科学家们对东太平洋海隆、大西洋和印度洋中脊的重点海域进行了热液硫化物相关的调查,在三大洋中脊分别获得了宝贵的海底热液区岩石、硫化物烟囱和生物样品以及大量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在东太平洋海隆和印度洋中脊发现了新的热液异常区。有关专家称,这是我国自己首次发现的热液异常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为本航次提供了工作靶区和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