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复兴奥运会的核心是人的教育

2007-01-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熊晓正 我有话说


顾拜旦

“我只关心社会改革或者认为为即将到来的世纪奠定一个基础,只有为新的时代建立新的教育方式,这个社会才有共同的价值和力量。”――顾拜旦

 

十九世纪末,致力于社会改革的顾拜旦,试图为新世纪的到来创立新的教育方式,以便确立“人类共同的价值和力量”,促进世界和平。在众多的传统体育文化形式中,他认为充当古希腊社会调节机制的“奥运会”最接近他的理想。顾拜旦告诉他的支持者:“我恢复奥运会不是它古老的形式,而是发现教育对于我们的国家和人类的中心作用,在技术革命和民主国际化的今天,我竭力恢复它是因为我发现它是现代人类智力的支持,道德的支持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宗教的支持。”从这一目标出发,顾拜旦认为现代奥运会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以“奥林匹克主义”为信仰基础的“宗教体育”;

以示范积极生活哲学为任务的教育宗旨;

坚持以道德至上为目标的参赛原则。

顾拜旦指出,奥运会与世界锦标赛的根本区别在于:不仅仅追求竞赛的技术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追求竞赛的道德价值。“只有当参赛者的‘运动员品格’水平在道德价值领域中显示出进步时,(奥运会)才能取得完全的成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任务,就是将奥林匹克主义所包含的基本理念,即“更快、更高、更强”的超越精神,“重在参与”的奋斗精神,公平竞争的协同精神,和平友谊进步的国际精神和平等开放的民主精神等发扬光大,“把它们从局部环境中移植到整个环境中,从特殊类别的活动转变到个人所有的行动中去”。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向人们昭示乐于付出的努力、尊重社会公德的实践、遵守规则的竞争等生活哲学,为促进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为建立维护人的尊严与和平的社会服务。

显然,教育功能是顾拜旦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确立的核心价值。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公正,从而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是他复兴奥运会的主旨。正是这些理想,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一个超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具有世界影响的社会文化现象。


第一届奥运会男子一百米决赛预备起跑。(文明杂志社提供)

然而,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00多年的历程中,顾拜旦选择的价值目标,时时受到奥林匹克运动生存、发展的挑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参与主体的不断扩大,在不同参与主体谋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竞逐中,产生了不同利益主体价值取向的冲突,而跨国公司和大众传媒日渐增长的控制力,以及各主办城市(或申办城市)对奥运会促进经济发展目标的过高期望,正在使奥林匹克运动逐渐远离最初的价值选择,出现异化的发展趋势。

萨马兰奇先生在国际奥委会109次全会上指出:“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巩固奥林匹克运动,同时不放弃我们的信念;要进行使奥林匹克理想更加突出的改革,要进行不致损伤顾拜坦的遗愿的改革……”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其就职演说中也发表了如下宣言:“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当然我们要继续保留这个格言,但是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两位主席表达的改革意愿,充分体现了国际奥委会对当代奥林匹克运动面临问题的正视。

当代奥林匹克运动遇到的问题,总体上反映为:奥运理想与生存发展的矛盾、参与主体不同利益冲突的矛盾、有限资源与无限超越的矛盾,归根结底是奥林匹克运动价值取向的选择、发展模式的选择和利益主体的选择问题,而其核心又是“人文危机”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高扬“人文奥运”的旗帜,是让奥林匹克回归人文传统的呼唤;北京市目前正在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是对奥林匹克运动核心价值的弘扬;这都将有助于遏制奥林匹克运动异化的趋势,为奥林匹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必将彰显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促进人们的思想升华,为人类和平、和谐、和睦相处,为弘扬奥林匹克主义做出积极的贡献,以告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

(作者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