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安1月11日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去年12月对秦直道部分路段进行了考古调查,并首次对秦直道路面进行了试掘。调查和试掘结果表明,秦直道调查部分现存路面一般宽23到26米,最宽处达47米,上山段坡度为10.4%,山脊段为2.6%,相当于今天的二级公路标准,说明秦直道无愧于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这一称号。
秦直道
|
探沟地层分为3层,第1层厚20到60厘米,为近现代堆积层,第2层为自然堆积层,厚20到70厘米,第3层为路土踩踏层,厚20到30厘米,再下是生土层。
探沟揭露表明,秦直道路面宽约10米,路两侧有缓坡状路肩,靠山一侧路肩宽4米,其外是宽2.4米、深0.4米的排水沟。靠沟一侧有二级路肩,总宽7.5米。直道中间的路面最高,路面上分布着可能是马踩踏所致的侵蚀小坑,靠山一侧的路肩上也有少量踩踏路土,靠沟一侧的路肩上几乎没有使用的痕迹,说明直道的使用主要是中间的路面和靠山一侧的路肩,而靠沟一侧的路肩没人使用,可能也是怕不安全。
从路土层的堆积厚度计算,整个路土的堆积形成时间要超过352年,证明秦直道在两汉到魏晋时期一直在频繁使用,这与文献记载相吻合。据主持调查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在明介绍,这次调查发掘取得了直道构筑的第一手资料,为秦直道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