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家胜:志上九天揽日月

2007-01-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羽潇 我有话说

他相貌清俊,目光炯炯,温和的笑容流露着总设计师的谦虚与博学;他声音洪亮,掷地有声,清晰的指令显示着总指挥的果敢与坚毅。

王家胜,现任某型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缘航天梦成真

1965年大学毕业的王家胜,顺利考取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1968年重组转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部)的研究生。1966年,他接手和平二号探空火箭天线的研制,他仔细分析了前人失败的原因,重新调整方案,设计了尾部加载的氟四介质F形天线,提高了天线性能,实现了宽频带匹配,在天线高度仅为千分之五波长,长度仅为十分之一波长的情况下,使工作带宽增加一倍。天线通过多次飞行试验证明性能很好,后来转厂进行了批量生产。

随后王家胜又投入返回式卫星天线研制工作,他带领其他技术人员一起攻关,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再入飞行器平装型圆极化宽波束天线,这种天线在当时的国内国外文献中都没有出现过,是一种自主创新的设计。天线防热设计良好,曾在19颗不同型号的返回式卫星上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际合作展风采

1983年中意两国达成协议,配合开展中意天狼星通信卫星国际合作项目,分别在本国的地面站利用意大利的天狼卫星进行大量的科学试验。回国后不久的王家胜挑起了中方技术负责人的重担,这项现在看起来比较简单的通信技术,在当时还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北京地面站天线只有3米直径,增益较低,在卫星转发器转发功率只有8瓦,仰角只有20度的情况下,达到这样好的效果,技术难度相当大。这项重要政治任务的圆满完成获得了外交部的好评。

1984王家胜带领技术人员再次进行了一项国内从未做过的试验:将两国的主要报纸(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和意大利米兰晚邮报、运动报)通过北京地面站和天狼卫星用传真的方式交换版面,并出版发行。

直面挑战铸辉煌

1992年,王家胜被任命为中星20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他带领技术人员开始迎接新难关的挑战。

为卫星减重是个难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卫星平台设施进行减重,同时还要保持卫星的高性能和可靠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王家胜绞尽脑汁。他规定,任何单机要增加哪怕100克的重量,也必须经过总设计师的认可。除了采用多种技术对平台进行改进设计外,对卫星用电缆网、总体布局配平等都下了很大工夫。经过王家胜和所有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他们成功地达到了设计目标:在所有“东三”平台卫星中,卫星配重用的重量是最轻的,有效载荷重量是最重的,而加注的推进剂是最多的。

在王家胜忙碌于中星20号卫星研制的日子里,相伴三十载的妻子被检查出患上了肺癌,静静地告别了尘世。王家胜的心中充满悲痛与遗憾,但是他把这份沉痛的心情深深埋起,继续投入到卫星的研制工作中去。在他的带领下,中星20号卫星成功实现四个突破:它是我国首次开发Ku频段的通信卫星;它首次采用了可控点波束天线,具有服务区大范围机动的能力;它在国内卫星中首次采用了确保卫星通信安全的测控信号传输过程的新技术;它是目前我国星上处理能力最强的通信卫星。

2003年11月,卫星发射成功,进入轨道后一切运转正常。仰望苍天,王家胜长叹一声,感慨万分,他在以这样的方式告慰亡灵,想必同是航天人的妻子此时在天堂也为发射成功而欣慰吧……

(王家胜历任东方红三号副总设计师、中星20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某型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