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6日电就如同现在政府部门普遍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一样,在近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召开的“提高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研讨会”上,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大光提出,科学传播也需要建立“发言人”制度。
他引用国外专家在论述科学与迷信的关系时的观点指出,我们渴望见到科学给我们带来的
他指出,科学新闻与科学研究报告不同,科学新闻往往以结论和推断开头,然后填充一些支持性的细节,没有过程表述,而只有结果。而严谨的科学研究报告,则是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被充分阐明之后才会得出结论和进行讨论。因此,在研究报告变成科学新闻时,滤掉的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损失就是怀疑论。
他认为,没有科学家的科学传播的结果与伪科学传播有同样效果。为弥补科学普及中的不足,一方面要提高科学记者的素质,另一方面应建立“科学发言人”制度。由受过传播专业训练的研究机构人员担任研究人员与记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他们不仅应具有科学研究能力,还应具有将科学传播出去的能力。他同时提供了国外建立“科学家科普志愿者联络网”的经验,由愿意并有能力解释某个发明或者发现,能够提供背景和试验过程,能够客观解释某个发现或者发明利弊的志愿者来充实科学普及队伍,将会使科学传播变得更科学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