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五平方公里范围全是王陵区

2007-0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马德俊 我有话说

本报安徽六安1月23日电经过10多天的发掘,引人注目的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现场考古工作已接近尾声――原定今天对其内棺的迁移工作因阴雨天气而被迫延期,待天气转好后内棺将被移送到皖西博物馆。以此

为标志,整个考古工作将进入后期整理阶段。

“双墩一号”汉墓的正式发掘工作从1月7日开始。从发掘情况看,“双墩一号”汉墓是典型的“黄肠题凑”结构,其型制、规模和车马坑、车马器、木俑均可证明该墓葬为西汉诸侯王墓。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上镌刻有“共府”的铭文和出土的封泥模的“六安?丞”(为六安国负责膳食的官员)文字,与《史记》、《汉书》等文献中有关六安国的历史记载相印证,充分证明该墓属于汉代六安国首封王――共王刘庆的王陵。

据专家介绍,“双墩一号”汉墓的型制和规模在全国近年来发掘的古墓葬中均属罕见。汉墓为大型西汉木椁墓,其“黄肠题凑”保存完好,形状无散塌倒朽等现象,题凑木上还有众多刀刻的排序数字和方位标志,记载着当时建筑安装顺序。墓内石椁的出现全国罕见,对研究汉代诸侯王一级的墓葬建构以及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有着重要价值。

墓葬中出土了铜壶、铜镜等大量青铜制品,其中20多个青铜壶身上的铭文显示出较高的史料价值。除了直接印证墓主身份的铭文外,“沈氏容十升重三十一斤”等铭文,对研究当时度量衡以及变迁具有独特作用。墓葬中还发现了镶嵌在内棺棺盖上四角和中部的6面青铜镜以及汉墓中并不多见的铜质泡钉下嵌有的柿蒂形纹饰,出土了放置在主棺木椁下的弓、剑、戈、戟等铜或铁质兵器以及300余件木俑、木车、木马等。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在一件密封的青铜壶中,还发现了2000多年前西汉酿造的米酒。在“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一些尚未腐烂或炭化的板栗、稻谷、小米、瓜子等植物种子和果实。专家介绍,如果能够培育成活,不但具有考古学和文化史的重要研究价值,而且对研究当时的物种、生物环境和饮食习惯也极具参考价值。

经过初步勘察,专家认为位于“双墩一号”汉墓一侧的另一座大墓极有可能是共王刘庆的王后陵,而分布在双墩地区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30多个“土墩”应该是西汉六安国的王陵区。因此,做好“双墩一号”汉墓后续的考古研究以及整个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十分必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