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7年,作为全省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奋力崛起、加快发展的缩影和见证的“2006安徽十大新闻”新鲜出炉――“我省打响效能建设攻坚战”赫然名列第三,仅排名在“省第八次党代会隆重召开”和“全省GDP突破6000亿元”之后。
这两天,安徽人大、政协“两会”相继在合肥举行,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安
效能建设,之所以能够得到安徽上下如此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她直接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和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效能建设催生了新型的和谐政务文化,成为“和谐安徽”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增进“两情”主导文化提升
2006年3月24日,安徽省召开机关效能建设动员大会,强力推进效能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导致省委省政府力推效能建设的直接原因,是由省直机关工委出面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在收到的8万多条反馈中绝大多数反映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效率低下、态度恶劣看上去是一个效能问题,实际上是体制问题、感情问题。省委书记郭金龙第一个提出增进“两情”――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干事业的激情,加快形成行为规范、工作协调、运转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推进安徽跨越式发展和奋力崛起营造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效能建设推进10个月以后的今天,此间的专家学者评价,“当初用增进‘两情’来主导政务文化的提升,把效能建设放到建设和谐政府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棋高一着。”
用增进“两情”主导文化提升,安徽的效能建设直接着力于“权为民所用”,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力度从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权力清单”开始。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原则是:对于凡市场主体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自律、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方式能够解决的审批项目,一律取消执行;凡下放后有利于市县发展的审批项目,能放必放;凡能够在窗口办理的审批项目,都要进政务中心。省政府决定:经清理的1224项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保留733项,取消(包括建议取消)、下放491项;省级批准设立的133个收费项目,取消61项,降低了33个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此举使全省年减收32.2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
同时,安徽省公开向社会发布政府各个部门的“权力清单”和号称“安徽蓝页”的《政务公开指南》以及省长热线电话和45个省政府部门监督电话,让群众特别是各机关直接服务对象直接参与效能建设。
服务“两方”检验效能提速
安徽的效能建设在界定权力,界定效能的同时,推出政务中心首席代表制,将权力“前移”到服务窗口,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实行“阳光运行”,推行“办文办事限时”、“首问负责”和“责任追究”三项制度,重点落实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的效能提速。
政务服务中心一直被人看作是机关作风的“晴雨表”,但是在实际中,仍然存在“窗口受理,回局签批”的现象。安徽省创新政务中心审批方式,推广首席代表制。所谓“首席代表制”就是要求各厅局把拥有决策权的工作人员派往中心窗口作为第一责任人,通过单位授权、启用审批专用章等方式,现场办理无需专家论证、现场勘察、听证拍卖、集体研究和上报审批的事项。在效能建设中,建设厅刻制“建设厅行政审批专用章”,把8个公章变成了1枚公章,审批效率大大提高。2006年,安徽省政务中心现场办结率上升了14个百分点,实际办理时间平均比承诺时间提前40%。
“首席代表制”、“缺席默认制”、“办文办事承诺时限制”……安徽在致力效能提速的过程中,注重制度建设力戒“长官意志”。今年,省政府通过了《安徽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把机关推诿扯皮列入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范围,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理规则,使效能建设规范化和制度化。
满意“两头”构建和谐社会
“雨润出走”始终是安徽发展环境的一个“痛”――十多年前,因为经营环境恶劣而被迫远走南京创业的雨润集团,在“异地他乡”发展壮大为全国最大的低温肉制品商。2006年,“雨润”回来了!这一年“雨润”接连在合肥、巢湖、马鞍山投下数十亿元,打造面向长三角,致力国际化的生产基地。对于“雨润”的回归,雨润集团董事局主祝义才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现在看到了最好的安徽。”
伴随着“效能建设”的开展,安徽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不仅“雨润”回归,2006年,安徽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倍。外商在制造业、服务业等投资不断增长,35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安徽,全省外资企业从业人员已达27万人。
1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在合肥举行,审议通过《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安徽的意见》,省委书记郭金龙在阐述这个问题时指出:“构建和谐安徽要深入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因素,找准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其实,从“效能建设”入手,改造以“权力、管理”为主题词的传统政务文化,构建以“服务、效率”为中心的新型和谐政务文化,正是一个生动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