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风拂众面 好雨润心田

2007-01-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户华为 我有话说

2006年7月24日,《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出版发行的第二天。

在百度网上,网友们惊奇地看到这样一条求助信息:“听说《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已经在北京面世了,不知道牡丹江能不能买到,知道的朋友请指点一下。”时隔几天,这位署名“星星熊”的网友再次急切地在网上询问:“牡丹江新华书店的《理论热点面对面

(2006)》到货了吗?如果还没到,哪天到?”期盼渴求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一本刚刚面市的理论读物,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引起网友的兴趣,其受关注和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这位网友所关注的这本《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是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第四本通俗理论读物。从《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理论热点18题》到《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再到《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中宣部理论局从2003年起连续四年四本通俗理论读物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每本书的出版发行都给读者带来惊喜。《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获得2003年中国图书奖;《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一面市,仅一个星期首印10万册就销售一空。这些事实说明,“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已经成为集中宣传中央精神、普及理论知识、为读者在理论上解疑释惑的重要载体,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理论宣传品牌。

应和时代脉搏律动融汇理论创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始终把理论创新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理论创新的三大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创新方面的旺盛活力,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强大生命力。

理论创新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创新,而宣传普及理论创新成果,解领导干部之疑,释人民群众之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让理论创新成果及时地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迅速地转化为推动实践创新的巨大力量,这是广大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理论热点系列通俗理论读物编写出版的初衷。《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准确阐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集中论述干部群众在学习十六大精神过程中迫切需要回答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同样,帮助干部群众深入全面地理解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的主旨所在,全书紧紧围绕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展开,充满时代气息。难怪《检察日报》副总编辑李雪慧形象地将其誉为“一册执政兴国理念的‘说明书’”。

理论热点系列通俗读物,以理服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助于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使读者非常自然地知道怎样看问题是正确的、全面的,是有历史眼光和发展眼光的,而怎样看问题则是不完全正确的、失之片面的、缺乏历史眼光和发展眼光的,从而达到提高认识、解除疑惑的效果。这对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推进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这样评价《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

正是因为读本紧扣时代脉搏,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它们是深入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对干部群众解疑释惑具有重要作用。

聚焦热点“三贴近”解疑释惑面对面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解疑释惑。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正是理论热点系列通俗理论读物的突出特点。《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从理论层面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干部群众在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过程中所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理论热点18题》把讲故事与讲道理结合起来,敢讲真话,寓理于情、生动活泼、引人入胜;《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注重以深刻的道理服人,以生动的故事感人,以鲜活的语言抓人。许多读者反映,这本书好就好在“有的放矢,不回避问题,干部群众迫切需要回答什么问题,它就回答什么问题。能紧紧抓住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展开深入的分析。”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在贴近群众思想、增强针对性和说服力方面又进了一步。全书勇于直面现实问题,所涉及的20个论题,都是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的与国家发展、民族兴衰、个人前途息息相关的话题。“翻开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从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大计到群众的实际生活,如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从民工到‘三农’,从为官的政绩观到全民的道德建设,没有一个不是现实问题,没有一个不是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它的涉及面和群众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程度是任何一本学术专著都做不到的。这些问题是名副其实的热点问题,它牵动着每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的神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先达对该书作出这样的评价。

为了理论热点系列读物能够让群众读得进、读得懂,真正做到“三贴近”,组织者和编写者在调研、选题、编写、修改诸环节上都下了苦功。如为了编写好《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中宣部理论局从2005年12月份就开始到8个省市调研,又委托一些地方和高校组织调研、征集问题,广泛听取青年学生、企业职工、农民、解放军战士和干部的意见,精心确定了20个难点热点;组织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起草和讨论修改,写出稿后又征求了20多个中央部门的意见,真正做到了专业与大众的“面对面”。在语言和形式的通俗化、大众化方面也作了进一步创新和探索――从标题到行文都着力运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和数字、图表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还专门附有深度阅读篇目和相关链接等,真正做到了晓畅明白,深入浅出。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正确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群众看到理论的魅力和威力,才能乐于接受和掌握,从而发挥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理论热点系列通俗读物紧密联系我国国情,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用通俗的语言解开思想的困惑,用身边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做到了讲道理与摆事实的有机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的有机统一、理论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统一。读者普遍反映这些读本文风清新,语言亲切,把理论讲透、讲活了。

理论普及热潮涌春风满帆再远航

理论只要亲近群众,就一定会被群众所亲近。从《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开始,每本理论通俗读本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连续四本通俗理论读本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欢迎,成为畅销书。《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理论热点18题》累计发行量近200万册;《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一周的发行量超过30万册;《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一面市便掀起了读者购阅热潮。

系列通俗读本的发行还接连掀起理论普及的新高潮。《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出版发行后,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纷纷进行报道,或连载内容,或发表书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发行以来,广大干部群众热学热议,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广泛开展赠书、宣讲、研讨活动,掀起了学习宣传的热潮。

北京建国门外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苏民的三个“没想到”真实地反映了系列通俗读物带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惊喜:“一是图书出版后,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基层就拿到了书,没想到;二是这本书‘内容有味,读着不累’,不同于以往的理论读物,内容这么深入浅出,形式这么新颖活泼,没想到;三是书中涉及的热点理论问题与基层联系这么紧密,为基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抓手,没想到。”

为了不断扩大受众范围和影响力,各地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型传媒技术,充分发挥网上理论宣讲的优势,更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北京市通过“宣讲家”网站将相关精彩宣讲编辑上传,为党员干部和网民的理论学习提供了便捷优质的平台;南方网组织了系列网谈,引导广大网民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扩大社会共识。中宣部理论局应广大读者要求,在人民网举办了《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网上座谈会,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网等重要新闻网站同时连线播报。会上同时在线浏览人数最高达到9.4万多人,网民现场提问近500条,充分体现了群众对这本理论读物的热切关注。

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理论热点系列读物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热学热议的话题。读者纷纷表示热点系列读物“好懂”、“解渴”,让人爱看。不少人还深有感触地说,如果理论读物都写成这样就好了。北师大研究生齐小林说,“这四本书我都认真读过,现在还经常翻一翻,从中不仅能够了解理论热点和方针政策,最重要的是书中对于许多现实问题的概括和回答令人信服,读来赏心悦目又受益颇多。”

读者如此厚爱这些通俗理论读物,不是没有理由的。它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以时代的语言、生活的语言和群众自己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和回答了干部群众提出的思想认识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这种把理论的深刻性、准确性同语言和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有机结合起来的做法,体现了“三贴近”的要求,形成了系列通俗理论读物的特有风格,也使其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理论宣传品牌。中宣部理论局局长路建平表示,“这4本书受到干部群众的欢迎,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我们打算每年都编写一本。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内容上、形式上都会加强和改进。”这话说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