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毛桥村村民王德意这些天真是“得意”:白墙黛瓦、红窗绿树、崭新的煤气灶、洁净的卫生间……梦想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在猪年春节前成为自己家的现实了。在毛桥村,已经有105户村民像王德意一样住进了新房子。而他们从梦想到现实的过程,只用了短短几个月。
村民们说:赶上建设新农村的好政策,我们
村民们对农宅改造交口称赞
去年初,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过程中,嘉定区政府决定选择毛桥村作为农民住宅改造的试点。
是整体新建,还是保留改造?全部动迁盖新楼,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但每户的成本要80万元;原地改造、保护整治,平均每户成本仅8万元,还可以保留江南农村的特色。显然,保留改造方案更符合毛桥村的实情。这个方案也马上得到了村民们的拥护,纳入一期改造的三个村民组签约率达到100%。
毛桥村农宅保留改造,通过打通道路,疏浚河道,建筑内厨卫改建,实现了“八化”,即外墙白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生活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
如今的毛桥村,蜿蜒平坦的乡间小道环绕着白墙黛瓦的农家小楼,老树青藤,小桥流水,整个村庄就是一座优美的农家园林。村民们对农宅改造交口称赞,57号的农户胡秀清老伯告诉记者:20年前建造的农宅经过改造,不仅外观大变样,家中的厨卫设施也全部更新,这些改造费用的八成由政府出资,他个人支付不到1000元。
毛桥村改造的“一期”工程刚结束,“二期”工程又紧锣密鼓开了工。要不了多久,全村的农宅改造就将全部完成。不过,镇上村上的干部都说,这只是毛桥村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
让村民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外部环境整治好了,还要再进一步,通过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让村民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在毛桥村,记者参观了上海市首个开在农家门口的“图书馆”――“农家书屋”。书屋有四大间,是毛桥村一位村民腾出的老住宅,一间电脑室,一间电视房,还有两间图书室。在“农家书屋”里,村民不仅翻阅《农家之友》、《农技服务》等农业科技类书籍,也爱看畅销书,老年人找出了多年不看的《水浒》,青年人则在一堆影碟里找自己爱看的片子。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实验单位,毛桥村还有了农科ATM机。这是汇集农科热线、农技知识、远程教育、电子商务、农产品认证、村务公开于一体的信息自助查询终端机,农民只要按一个键就能输出想要的农业技术,或者通过视频电话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据说,农业技术栏目中能输出上千条关于蔬菜、食用菌、瓜果、农机、农药方面的信息,让农民现取现学;平台还能提供远程教育、病虫害预警、市场行情等实时信息,甚至在农资超市里,农民可以直接参与电子商务,等着农药配送上门。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产业
在毛桥村文体活动中心的健身苑,记者遇到了十几位正在健身的村民。村民们告诉记者,家园美了,村民们自发组织了护河队、护绿队、护洁队,保护好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
村镇干部们比村民们想得更远。华亭镇党委书记钱锦良表示,保留改造工程要成为富民工程。下一步,毛桥村的建设将进入新型农业产业培育阶段,形成独特的农家休闲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毛桥村具备发展生态型、环保型、经济型和休闲、旅游观光型农业的良好条件,毛桥村的发展也将紧扣这个优势,实行“三结合”:品牌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相结合,发展传统品牌农业,如驰名中外的主导产品“上海白蒜”和“毛桥水蜜桃”,同时引进培育有商业价值的现代农业产品,建设一个占地22平方公里的农业园区,发展有机农产品、林果花卉种植和名特优水产养殖;绿色农业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开展“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农家景、干农家活和享农家乐”为特色的农业旅游;现代农业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用先进的科技改造农业,指导农民种植新品瓜果花卉,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