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陕西:九曲转灯过大“年”

2007-02-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我有话说

陕西人把春节叫“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

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时就出来食人,搅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反复的搏斗中,偶然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就燃起大火,再投入竹节,“年”眼见

面前熊熊烈火,耳听周围爆竹叭叭炸响,被吓跑了。后来,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贴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在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算进了年关,当地人把这天叫“过小年”。这天有些地方会“祭灶”,即祭祀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小年一过,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整洁,贴好大红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蜡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待到子时,万家鞭炮齐鸣,“接天星”,“迎财神”,然后,晚辈要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通宵达旦,直到初一早上。

初一到初十之间,关中的风俗多是亲戚间相互拜年。陕西拜年的习俗有很多独特之处,例如带的礼物不同。关中人在相互拜访时会带上自家做的“大礼馍”,这种“大礼馍”选用的是上等面粉,而且要用面粉捏出漂亮的花。如果是新媳妇回娘家,带的礼馍又不同,而且还要娘家邻居大婶大妈都跑过来尝,以此来判断男方家人的手巧和人品。

正月里来闹花灯,形形色色的闹灯也是陕西年俗的一大景观。西安正月十五“张灯”,可上溯至汉代。正月十五日,古代称这一天为上元节,这天的晚上称“元夜”,亦称“元宵”,汉文帝每到这一天晚上,即令张灯结彩,并出宫赏灯,与民同乐。从此,陕西一带元宵节张灯的传统就兴起了,它代表人们期望着能过上“文景之治”那样社会安定、丰衣足食的好年景,并一直流传至今。现在,西安的城墙、革命公园几乎年年都要举办花灯展。除了灯展,西安的大雁塔广场、未央湖、东晋桃园、半坡湖等游乐园、度假村,又将民间锣鼓社火、焰火及戏曲引进来,在正月十五,还有大规模的游园活动。

在陕北,正月十五还要“转灯”。各村镇都在空地上搭好九曲方阵,人们都去“转九曲”,又叫“转灯”。九曲方阵由361根高粱秆栽成一个方阵图,秆上挂着367盏彩灯,方阵没有重复路途,有人把它叫作九曲黄河阵。入夜,待到锣鼓唢呐齐奏,就可以转九曲了。“转九曲”从正月十四一直到正月十六,连转三晚。当地人有一种说法,“转九曲”活九十。“打花”也是灯节的一个特色活动。这是一种土制烟花,把铜和铁溶化成铜水及铁水,再倒在放有湿沙的木板上,一齐抛向天空,在烟火向下坠落时,再将其打散。这种古老的烟火比之现在的一些烟花更富情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