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与写的变迁

2007-02-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泽雄 我有话说

有一种“智能狂拼”输入法,特征是可以整句输入,据说句子越长,准确率越高。我是用五笔码的,对“智能狂拼”的神奇功能没有领教过,坦率地说,也不想领教。按我推测,这种输入法的准确率,是以语言的平庸化为基础的。只有当你使用的语言已在软件编程人员的算计之中,才有准确率可言。那些怀揣着“语不惊人死不休”

态度的老派型作者,在这种输入法面前必将步步涉险,错误百出。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历史可以虚拟,杜甫、苏轼、张岱等人用上了这种输入法,中国文学几将面临灭顶之灾。相反,那些除了现成滥调就啥也不会的家伙,使唤起它来却能尽享“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快感。简单地说,这种输入法对每一个按部就班之徒都竭尽鼓励;而对每一种不落俗套的想法都不遗余力地打击:让它出错,出错,再出错,直到思维乖乖就范为止。

令人不安的,当然不是一种输入法,而是其中透露出的平庸化倾向:以速度谋杀质量。

虽然一直有人赞颂那些天才的文字快枪手,所谓“洋洋万言,倚马可待”,但真正的文学大师往往心照不宣地恪守一个道理:文学是比慢的艺术,艺术的经营容不得“狂拼”的蹄子来撒野。不扯远,近当代的世界文坛也是如此,那些写得最快的,一般也是通俗程度最高的作家,如侦探小说家、武侠小说家等。而类似乔伊斯、普鲁斯特这样的作者,写作永远是缓慢的。

古人写得慢,读得也慢;今人写得快,读得也快。我知道有些行业,是需要培养速读技巧的,美国大律师李・贝利的名著《舌战手册》中,就有专章讨论速读技巧。举个世俗的例子,如果阁下花了钱去按摩房,你肯定不愿意对方用过于麻利的手法,三下五除二地把你打发。既然你是在享受生活,不管世道如何推崇速度,你都不想减少享受的时间。再以围棋为例,那些每手棋能够用半小时而不是一分钟来思考的人,棋力总是更高一些。马克思每年都会读一遍《荷马史诗》,毛姆也会定期阅读莎士比亚,难道我们可以嘲笑他们的阅读效率低下?正是这种享受日光浴似的阅读,恰到好处地成全了他们的优秀。面对美妙的文学作品,读得快不是本事,读得慢才是能耐。

这是一个资讯时代,信息强权派生出一种风卷残云的阅读倾向,结果,越来越多的读者,竟至越来越习以为常地用对待信息的态度面对文学。这种态度的表象之一,就是一种“关键词”狂潮。我说的不是学术论文中的关键词――虽然我对这类通常抹在文首的“关键词”从无好感――而是比喻性地暗指一种寻觅文本关键词的阅读倾向,类似律师从卷宗中找到核心内容。

说说我在网络论坛上的见闻吧。有一个现象是,相当数量的网友都速成了一种本事:甭管面对什么文章,哪怕是一首抒情诗,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归纳观点,提炼主题。一篇没有显在观点可供提炼的文章,即使内含丰富,包蕴无穷,在论坛上也免不了孤魂游鬼的命运。多少次,我在心里默默呼号:“劳您驾了,别再费神找观点了。”依我理解,对文学作品来说,隐匿而不是展示自己的观点,常常是一种更可取也更高明的手段。寻找观点,把骨肉丰满的文学作品浓缩为机械的“关键词”,其实是透露出一种对欣赏之道的不耐烦。我知道,对于志在寻找观点的网友,他的阅读通常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为基本特色的。把书读薄,固然是一种能耐,把书读厚,何尝不是一种更高明的能耐?

换个角度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这话天经地义,灌肠法是不可取的。同理,字要一个个地写,按说也顺理成章。但“智能狂拼”的设计者却告诉我们,字不必一个一个写,而不妨一句一句来。以我为例,虽是用五笔码,但现在的写字也早已由前电脑时代的横撇竖捺、一笔一画,进化到以字根乃至词组为最小的码字单位了。这当然无可厚非,对于技术进步,我得心存感恩才是。只是我们还应面对一个事实:当代人大脑的优秀程度,并没有随着技术进步而同步提高,没有证据表明,传统的写字方式已经跟不上人类思维的节奏,需要技术施以援手。虽说“发明来自需要”,但就汉字输入来说,我大致可以断言,在电脑发明之前,文人并没有觉得用笔写作有啥不方便。写字速度的大幅提高,属于一桩计划外改良,该技术可以大大改善文人的作业条件,但对作品的优秀,却完全没有提供承诺。我们也许没有想到,该技术也可能诱人下坠,让人误以为输入速度的提高,可以起到类似缝纫机的发明对裁缝行业所带来的迷人革新。缝纫机的作用原理是:你的脚踩得越快,那条裤线也就越笔直。但是,文学语言与裤线总不宜等量齐观吧?

阅读的最小单位,同样呈放大之势。古人读书,最小单位是一个个文字,今人读书,最小单位恐怕已有了大幅度提高。律师调看卷宗式的阅读法,是否正在文学读者面前大肆推广呢?当然,话得分两头说,如古人那样把阅读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单个文字的审美上,也会对阅读视野造成损害,不宜培养弘阔的文学气度;但眼下这种大而化之的鲸吞式阅读法,又绝非培养文学大气度的方便法门。弄得不好,还可能两头尽失,导致细微处不见了精神;宏大处亦如一只断线的纸鸢,虽高高在上,终不知魂归何处。

(作者为上海作家,职业文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