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早改革 早发展

2007-0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俊年 我有话说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出版业逐渐做大做强,不断融入世界。在去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版权贸易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第58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我国出版业首次实现版权输出大于引进……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早改革、早发展”。广东新闻出版改革的实践,再次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勃勃生机和活力。他们以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从今年起,文化体制改革将向纵深发展,广东新闻出版改革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广东省从2003年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以来,新闻出版事业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工作已走过了3年多历程。这期间,我们付出了持久艰苦的努力,最终收获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功喜悦。如今,广东新闻出版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从印刷复制业来看,2003年时,广东省印刷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6亿元,而2006年全省17838家印刷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已达1100亿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另外,63家光盘复制企业拥有526条各类光盘生产线,光盘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均占全国60%以上;从发行业来看,2003年时,广东省报刊发行网点15000个,从业人员5万人,年销售额80亿元,而2006年全省书报刊发行网点已有16915个,从业人员6.5万人,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广东已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出版物市场之一;从出版物版权输出情况看,2003年时,广东省出版机构版权输出只有二十几项,而2006年,广东出版集团公司出口贸易额已达2亿元,在第58届法兰克福书展上输出版权133项、引进122项,输出与引进数量均占全国十分之一;目前,广东已建立了深圳大芬油画村等6个省级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全省市县(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完成了“三合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实现机构、授权、人员、经费“四到位”,执法力度明显加大,“扫黄打非”战果丰硕。许多出版工作者感同身受地说:“文化体制改革好,文化市场大有奔头,文化产业大有搞头,文化产品大有看头,文化工作者尝到甜头!”

总结广东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实践及取得的实质性成效,我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解放思想,坚定对改革的信念

深化改革,必须观念先行。在改革的酝酿期,一些同志存在不少疑虑和模糊认识。有的守着既得利益不想改,有的害怕困难不敢改,有的缺乏经验不知怎么改。但是,广东新闻出版局党组对此始终思路明确、态度鲜明,坚持改革不动摇。我们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对改革等待或观望,或以为不设时间表,就可以慢慢来,甚至以意识形态特殊性作为借口而拒绝改革、游离于改革之外的想法都是错误的。面对党和人民对新闻出版业提出的发展要求,只有敢闯敢试,才能涅?新生。同时,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三转变”(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三加强”(加强学习、加强团结、加强服务)和“四律”(执行国家法律、遵守宣传纪律、探索和掌握出版规律、严格自律)的要求,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使大家逐步形成共识:“早改革、早发展,全面改革、全面发展,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改革越迟、成本越高、难度越大”。最终大家明白改革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从而坚定改革的信念,自觉增强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热情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思想的解放、认识的统一,使改革获得了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结果,看似艰难复杂的新闻出版局与出版集团政企分开的改革工作,水到渠成,进展十分顺利。整个改革过程中,干部群众没有怨言、没有杂音。

二、勇于探索,着力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

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不断破除制约事业繁荣、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新体制。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提出的要求,着力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紧紧抓住制约和影响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党管意识形态的新内涵、新形式、新机制,先后采取了六项措施推进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这六项措施是:抓好统一思想,树立大局意识;实施政企分开,理顺管办关系;调整内设机构,加强公共服务;下放审批事权,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产业发展;推进综合执法,强化市场监管。2004年,省新闻出版局将原局属管办的13家企事业单位和发行集团的国家股划归广东省出版集团公司,实现了出版集团公司的战略重组,并顺利完成了整体转制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2005年,新闻出版局以明确管理职责,加强公共服务为目标,在全国率先开始机关处室改革,重新调整内设机构职能,确保了新闻出版管理工作不错位、不缺位,不失职、不越权。在广东省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在创新中加强管理、在和谐中加快发展”的实施原则,确定建设“一带一校五基地”(南方新闻出版内容产业带,广东省新闻高级技工学校,珠三角国际印刷基地、粤东可录光盘生产基地、版权兴业基地、华南文化传媒产品物流配送基地、广东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重点工程。2006年,我们着重抓省、市、县三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121个县(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三合一”试点工作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的组建工作顺利完成,形成了以城市为主体、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省出版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股份公司紧紧围绕“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体制机制、转变增长方式”的工作主线,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巩固已有成果,增创新的亮点。省出版集团公司在完成所属出版社公司制改建的基础上,继续对所属单位实施分类转企改制,塑造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他们围绕核心业务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实行集约经营、专业发展。通过这一系列改革,全省新闻出版业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资源整合富有成效,市场管理更加规范,“扫黄打非”力度增强,两个效益同步增长。2006年,广东省21家出版社出版图书8596种,其中新书3955种,重印、再版书4641种,总印数17192万册,发行总码洋149804万元。粤版图书获得省级以上(含行业)的各类奖项85项。省出版集团公司2006年在教材招投标、教材价格大幅下调的情况下,取得了成立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销售收入达28亿元,实现利税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和28.4%,总资产和净资产同比分别增长16.5%和7.5%。

三、求真务实,必须谋求改革的实质性成效

改革是手段、是动力,不是目的。我们在推进改革中,始终把“导向要正确、事业要繁荣、产业要兴隆、社会书香浓”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主要标准,坚持立足实际,不追求形式,努力谋求实质性效果。三年多来,广东新闻出版业在改革中一直强调社会效益要重在确保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经济效益要重在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导向是命、创新是魂、内容为王”。我们认为,改革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出版改革的真正成效是多出好书、多出人才。我们积极实施“精品双效战略”,按照“三贴近”要求,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重大主题,精心策划出版了一系列优秀读物,使全省文化建设呈现出繁荣兴旺的景象。我们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利用,大力发展新型出版产业,积极培养与聚集优秀人才,努力扩大国际合作交流,使全省出版产业得到迅速转型与升级,呈现出平稳高速发展的好势头。目前,广东出版业的“走出去”已从单一的版权转让,发展为与海外出版机构联合出书、图书交换、成品书出口、渠道共享、股权合作、印刷复制服务输出等多种方式。粤版图书已经冲出了东南亚及我国港台地区,进入欧美市场。正如李长春同志所称赞的:“广东的新闻出版改革,从2003年广东省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以来,2004、2005、2006年,一年一个台阶,连续三年三级跳。”广东新闻出版战线的改革发展“思想观念新、改革决心大,改革进展快,改革效果好”。改革所带来的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的实效和成果,予观望者以启迪,予怀疑者以释疑,予领先者以实惠,既实现了增强活力、促进发展、阵地巩固的目标,也达到了增强自信、鼓舞士气、振奋队伍的效果。

四、以人为本,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

坚持以人为本,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改革,保证改革取得成功的客观需要。我们通俗地把新闻出版改革的目标概括为:导向要正确,事业要繁荣,产业要兴隆,社会书香浓,员工有分红。在推进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实惠。2006年,新闻出版局稳步推进全省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试点工作,在确保教材质量的基础上,切实降低教材价格,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让利于民。全省出版、发行招标实际降价金额约2.33亿元,全省中小学学生人均受惠约15.32元,这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在新闻出版系统内部,我们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出“让才华变成财富、让智慧得到实惠”的理念,切实维护干部职工合法权益,绝不以损害广大干部职工的基本利益为改革的代价。无论是省局机关的机构调整,还是省出版集团公司的重组转制,我们都特别注重解决好干部职工的薪酬福利、医疗社保、分流安置等问题,尽量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事实上,改革使企业的效益提高,员工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了。省出版集团公司实施企业年金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并通过多种方式减轻员工医疗费用负担。改革凝聚力量,利益凝聚人心,和谐成就伟业。我们的各项改革得到了广大出版工作者的高度认同,确保了队伍稳定,减少了改革阻力,形成了改革合力,加快了改革步伐。广东新闻出版人对改革充满热忱,也多有承受力。唯其如此,我们更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干部群众的根本利益,尽力让改革的成果惠及群众――这既是改革的起点,也是改革的目的。

五、加强领导,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

客观来说,文化体制改革难度很大,一是它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改革比较敏感;二是配套政策相对滞后,要边改革、边制订、边出台;三是文化工作者对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经济规则,包括对诸如“产业”、“企业”、“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等等知之甚少,缺乏实践与经验,因而更需要上级和领导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近年来,广东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5年3月和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先后两次亲临新闻出版局视察指导,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我们“更好地把握导向,更好地推进改革,更好地促进发展,更好地加强管理,更好地推进廉政建设”。这为广东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一直十分关心和支持广东出版业的改革发展。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工作,对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提战略任务又给优惠政策。比如2006年,广东就及时地兑现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免征三年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省委、省政府领导还多次对广东的出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省新闻出版局、省出版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股份公司考察调研。省委宣传部、省文改办等相关部门也多次就出版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解决试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省直各有关部门联合会议,就有关重大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作出决策,从而形成了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为广东出版体制改革提供了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条件和巨大推动力,保证了广东出版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坚持“管理是手段,服务是宗旨,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一心一意抓改革,聚精会神促发展,使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广东新闻出版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是英明、正确、必要、及时的,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没出路。今后,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大力推进广东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发展,奋力争当全国新闻出版业的排头兵,为建设文化大省、构建和谐广东作出新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