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体味谢延信的幸福生活

2007-02-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志坚 刘先琴 我有话说

采访谢延信之前一直担心:是否扰了他平静的生活?而这平静,又是他被太多的不幸纷纷扰扰着的弥足珍贵的幸福?

走进谢延信的家,45平方米的空间里,两床、两桌、两柜、一电视,皆旧,简陋一目了然。

与谢延信面对面,他那一头白发让人觉得与此家境并无二致,但他的笑脸,一张普普通通的笑脸,却震撼人心。

大家都有个疑问:谢延信幸福吗?

妻子谢兰娥的意外去世,是谢延信生活的转折点。完全可以想象的到,如果谢延信放弃对亡妻的承诺,就可以有一个新的生活。然而,他能数十年如一日履行承诺,从另一角度也可看出他与亡妻的深厚感情。

提起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亡妻,一个50多岁的汉子脸上,依然闪过一丝充满蜜意的羞赧之态,脱口道:好!

这一态、一字,足以让人知道许多、许多。别人眼里,侍奉生病岳母、照顾傻内弟是拖累,在谢延信的心里则是一种责任,亦是与前妻曾经有过的幸福的延续?

岳父中风瘫痪,照料一个瘫痪病人18年,任何人都能想象到那份艰辛,尤其是,谢延信同时还要面对一病、一呆。他还有快乐吗?

咋没有?从地里干完活回来,俺俩喝酒,可痛快了;他瘫在床上,我给他唱豫剧,他听得可高兴了;俺俩一块听收音机说评书,可得劲了……谢延信说得一脸的幸福。

百善孝为先,孝是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一大动脉。谢延信没想到他会为孝付出这么多,我也竟笨到没有“挖”到他哭的情节,谢延信已经用行动表明,在困难面前哭、流泪,没有一点用。

更重要的是,心中有快乐,谢延信想着力所能及地给瘫痪的岳父快乐,并与岳父一起快乐。若非如此,谢延信再会演戏,也只能给人脸笑,而难示人心笑。焦作市委书记铁代生说:谢延信正视困难乐观面对不幸,带给了家庭幸福,也带给了社会幸福。

我还是“挖”到有人说谢延信:傻!――有困难还不向矿上要救济,自己找罪受。谢延信也听到过有人这样说他。面对记者的“傻不傻”的提问,谢延信还是那么一脸的笑容:“我有工作,我知足了!”

记者能体会到谢延信打零工时的艰难。那时,适逢改革开放之初,人多活少。此时,焦作矿务局所属的朱村矿能让他成为一个月月拿固定工资的工人,对谢延信无疑是雪中送炭。

谢延信是个普通工人,经历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所有过的裁人、减员、下岗之后,他还有工作,特别是朱村矿经历破产转制后,渐渐恢复了生机,他才得以足额按时拿到工资。他的“傻”,是朴素的,也是可贵的。

这种个人对集体的体谅,心怀美好未来的期望中,不向困难低头、自力更生,属于谢延信大众式的知足者常乐。这样的简单的幸福,源自谢延信克服困难信守无字协议,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力量。

记者还发现了对谢延信的抱怨,那就是他女儿刘变英难掩的委屈。

此时,记者就与她一起解读谢延信。

拿本一块钱的旧书,做女儿出嫁的礼物,非男子汉不敢为!人富得不知该给孩子什么,比穷得没有什么给孩子,更可悲。谢延信穷,实在是穷,但他给女儿的仅是一本旧书吗?恰恰相反,他言传身教给女儿的是自强不息的生活的真谛,写在旧书扉页上的字,是他生活中可能悄悄流过的泪滴的结晶,是他亲身体验过的人生真理。这是可与子孙后代永远共享的幸福。

紧张的采访中,与刘变英的交谈,就这样谈跑了题。看到她眼里放射出的亮光,听她谈起培养11岁儿子时的抱负,心里没有为浪费采访时间懊恼,反而为与她一起读懂谢延信而幸福起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