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彦英是河南作协副主席,文学与书画都是他从小的爱好。小说、散文的写作间隙,他就动手丹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生活。去年,大象出版社出版了他的
正如预料,这套贺卡明信片一上柜,立即得到群众认可,3万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售而空。据销售人员反映,大部分购买者都是成套地买,用于收藏。
一个作家能动丹青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做到独辟蹊径,独创一种特色而走进绘画领域,是很难的。郑彦英自己说,“中国文人自古就有一个传统,诗书画相通并互渐,比如郑板桥、苏东坡等。我要求自己成为传统文人精神的继承者。”
既然要做画,就要做好。郑彦英读了几乎所有古代绘画名作,并且不局限于山水、花鸟或人物,而是全面学习。对于他所喜爱的,就更是一遍一遍地临摹。有了近十年的基本功练习之后,他对中国画的气、韵、思、景、笔、墨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他开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一种风格。最后终于找到一种用大团焦墨表现人物主体,用最简单的线条表现人物手、脸等部分的人物画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绘画,他发现,大团的墨作为人物主体,给观众以厚重稳当、蕴含深厚的视觉冲击;而简约的线条,则给观众以活泼舒展的感觉。他的人物,大部分是不画眼睛的,甚至鼻子和上嘴唇连在了一起,但是观众分明感觉到了眼睛,感觉到了鼻子和嘴巴,甚至感觉到了眼光的明暗,呼吸的急促与平和。通过这一段的实践之后,他有了自信心,终于创作出这套以乡村为主题的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