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树立民族语言自豪感

2007-03-0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老科技工作者思源问:最近从媒体上看到汉语在世界各地受到重视的消息,感到十分自豪。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爱护自己的母语。同时,我想问一个问题:应当如何对待外语和新词语呢?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委员答:今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多次

出现了汉字,鼓励读者学习汉语;为满足社会需求,英国教育部计划在中学开设汉语课程;越南10多位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建议全国小学和中学实行必修汉语的制度……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已在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21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有3000多万人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汉语已经成为世界人民欢迎的一种语言。一种语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决定于这个国家在各方面的影响力。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语言的地位也必然提高。

但是对于汉语的地位,我们应加以冷静分析和科学评价,如果中国人在“汉语热”中盲目乐观,丢失了自己的传统,那才真正得不偿失。例如,近些年来国内不少学校开展了汉外双语教学,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一些做法却有失偏颇。汉外双语教学必须将主流语言定位为汉语,正确处理母语使用与外语学习的关系,树立学生对民族语言的自豪感。

针对当前语言生活中出现的新词语、网络词语,首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汉语强大的生命力源于她能够随时代和社会而发展,如果过分严格地限制、挑剔,只会限制她的活力,不利于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答:语言现象错综复杂,语言观念渐趋多元,对新词语、网络词语等语言现象的看法,一定是千差万别,但我个人觉得,少点清规戒律,多点“语言样板”和“语言导师”,社会语言生活的质量就会不断提升,社会语言生活就会和谐健康。(本报记者郭扶庚采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