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是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休息的日子。部分代表和委员却顶着四五级大风,专程来到我国第一个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先进手段救治网瘾青少年群体的基地――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看望因网瘾迷失了人生方向,正在这里接受救治的孩子们。
矫矫健儿昨
天尚被网游俘
春风轻?,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杨蓉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海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静杰,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徐枫和首都部分研究网瘾问题的专家学者一起,观看了在基地接受救治的网瘾青少年表演的队列仪式。昨天,这些孩子还是网络游戏的俘虏;今天,他们已是矫矫健儿,响亮的口号、利落的动作,跳跃着青春的韵律;一身刚劲的迷彩、整齐的队列,装点成春天最亮的色彩。
表演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随后,代表和委员们视察了基地青少年的学习住宿环境,观看了绘画治疗、影像治疗、音乐治疗等网瘾救治场景,并与治疗中的网瘾少年亲切交谈,向他们赠送了图书。代表和委员们充分肯定了该基地先进的救治手法和网瘾救助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绩。
沉迷网游 心头最痛是父母
随后,代表委员们与首都专家代表、家长代表、青少年代表、网络运营企业和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志愿者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的一位家长代鸥刚说了几句话就泣不成声:“网瘾问题,痛苦最深的是家长,因为孩子们在玩的时候不想别的,也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她同时欣慰地表示:“现在比几年前好得多,很多家长曾经在很痛苦的环境下挣扎,现在这么多人来帮助家长和孩子们,我看到了希望。”代鸥介绍说,为解决孩子的问题,她用了3年的时间,现在看来,以前自己的教育方法有误,导致孩子出现了问题,有必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心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应力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画,令在场的代表和委员们心灵为之一颤。这幅画出自在基地接受救治的一位16岁少女之手,体现出这个女孩儿对世界的扭曲心态,与正常人迥然不同。
“她已经被确定为精神分裂。”应力用略带低沉的语调说。
听着应力的分析,记者想起了大连一位媒体同行王晓梅刚刚介绍的两个案例。大连瓦房店市松树镇少女丫丫(化名),因妈妈责备她上网成瘾丢了工作,于2004年9月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如今这位孩子的母亲因思女心切,已经病入膏肓,生命危在旦夕。庄河市青年小苏以上学的名义,从父母手中要钱泡在网吧里消费。良心发现后,小苏感觉对不起父母,喝下了农药于2007年春节前自杀……这些因痴迷网络引发的悲剧,让人扼腕叹息。
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用翔实的调查数据,进一步证明了网瘾问题的严重性。根据对近千名上网成瘾者的病例而形成的研究报告显示,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是玩网络游戏,玩得最多的两款游戏是《魔兽世界》和《梦幻西游》。主要受害者是初、高中生,高中生最多,独生子女占了78.4%。陶然说,上网成瘾的孩子90%都会辍学,往往吸烟、饮酒、赌博,身体健康严重受损,有的还有犯罪行为。
各方会诊 众人拾柴火焰高
陶然汇报了北京军区总医院的网瘾救治工作,并提出要进一步规范治疗体系,加强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关系、网络成瘾的体内神经递质的失衡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检验、网络成瘾的人格特点、网络游戏设置与网瘾患者人格特点等方面的研究。
本报网络信息部主任张碧涌向代表、委员们汇报了他多年来潜心研究网瘾的形成和克服机制的成果。经过深入研究网络游戏的特点、不断了解上网成瘾者的痛苦,他提出了一种新理论――“目标心理”是网瘾形成的关键因素。张碧涌指出,玩网络游戏的人,如果不让他实现某个游戏目标,他会逆反甚至产生仇恨心理。但是如果在实现了一个目标之后,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瞬间,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有可能把他解救出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办公室主任康凯发言说,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统计,2005年,青少年网民中患上网瘾的占13.2%,还有更多的青少年网民没有成瘾,对这些人群也要加强研究,为帮助网瘾孩子提供借鉴。另外,对那些在基地治疗成功后回去的孩子,也要加强跟踪。
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程齐波、政委张喜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绮云、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高晶教授、学友园(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等也相继发言,介绍了对未成年人网瘾问题的研究心得。
齐抓共管 代表委员献良策
谈起未成年人上网成瘾问题,代表和委员们的关爱之情油然而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海飞连连感慨:没有想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有这么好的一个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他说:“我最强烈的感觉是,过去战争年代,是军队在保护人民,现在和平年代,军队为保护我们的青少年也在做工作。”海飞担任政协委员5年来,为孩子们提交了13个提案。他介绍了前几天刚刚提交的“设立‘青少年网络心理导师’新职业”的提案,认为新职业是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实际举措。海飞呼吁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制定关于学校、家长、学生的多层次网络成瘾预防计划,编制一套系统、科学的课程,对计算机教师、德育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领域的人员进行系统、规范地培训,建设一支既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又具有心理辅导能力的新型人才队伍,切实为网络时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
徐枫代表建议,对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要注意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她说:“美国的上网人数比我们多,但是美国的青少年没有像中国的孩子们这么沉迷。2005年底,我们举办过一个新加坡和中国上海、香港的青少年网络座谈会,香港和上海的网瘾问题比新加坡要厉害得多,我们今后能不能多进行一些国际比较研究?”徐枫还表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交流很缺少,要深入研究青少年网瘾问题,绝不能回避这一点。
李静杰委员动情地说:“网瘾对青少年的毒害就像鸦片。过去鸦片毒害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现在网瘾毒害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我向北京军区总医院的首长、大夫以及基地的老师表示敬意,因为他们为青少年打了一场抵御不良文化侵蚀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李静杰委员表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来是个持久战,经费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政府应把这件事作为一项全国性事业来支持。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表示,要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推动网络实名制,设立国家级网瘾救助基金,为青少年创建绿色网络、创意网络、和谐网络。
爱心汇聚 强制治理呼声急
李重庵代表同时还是“健康上网、拒绝沉迷――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大行动”组委会的主任委员,他认为,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做的这些工作,实际上是向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宣战,脚踏实地、有针对性地探索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
李重庵代表倡议,来基地考察的代表和委员们共同提交一份建议,防止和戒除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建议书中写道:“网络成瘾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迫切需要政府采取综合措施强制治理。要切实加强各级政府的执法部门对营业场所的管理。要宣传普及防止网瘾的知识,设置青少年网络心理导师,网瘾心理治疗等职业。要加强对网络信息产品的监督、管理,制定网络游戏精神世界的指导性行为规范,形成网络游戏的分级制度。要积极建设服务于青少年的绿色网络游戏空间,推广健康网络产品,推广绿色网络载体,增加绿色网络场所,给青少年提供足够丰富的健康网络资源。要健康引导健康网络绿色产业的发展,使其有助于开展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体系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上网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同时研究网络游戏实名制等措施。”他的倡议随即得到了其他代表、委员的赞成。
照片说明:代表和委员们向接受救治的网瘾青少年赠送图书。本报记者杨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