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托起明天的太阳

2007-03-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琳 我有话说

五年前,东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几位老师,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面对几台电脑,开始构建他们的网络教育王国。

五年后,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以后起之势,在中国远程教育界声名鹊起,数万学子遍布神州大地。被誉为“东财模式”。

走出“精英教育”的金字塔

东财

模式是在观念的碰撞中萌生的。

2002年教育部批准东北财经大学为远程教育试点院校。转年春天,新组建的东财网院迎来了第一批网络教育学员,他们中有怀抱婴儿的年轻母亲,事务缠身的中年夫妇,求知若渴的落榜青年,还有已近暮年的白发老人……几年后在毕业典礼上,东财网院杨青院长讲了一件事:浙江学员王慧一直在与癌症抗争。当她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刊登在东财学报上时,她已经说不出话了。她在网院学习平台上度过了最后的日子,却没能等到今天,亲眼看到自己的毕业证书。但,她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为网络教育事业而奋斗,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正是这些平凡而又特殊的学子让东财网院人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信息时代,知识将取代资本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几个精英,而是一代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未来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不光是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更要为所有立志求学的人提供所需的教育产品和满意的服务,把过去少数人享有的高等教育带给每一个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未来人!让人人都享有优质教育――是第18届亚洲开放教育年会的主题。东财网院正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构建了一个以大众化规模教育与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人文教育模式!

“让人人都享有优质教育”这个责任定位,使东财网院建院伊始就把目光瞄准了那些踯躅在求学路上的弱势群体。这个弱势群体或因地域偏远,或因经济薄弱,或因时间有限,或因年龄限制,或因身体有疾,难圆求知之梦。

西部偏远地区需要教育!2003年,网院以降低学费等扶持政策,挺进西部!在四川、广西、陕西、云南、甘肃、贵州、新疆的46个学习中心,推出了西部人才市场需要的会计、法学、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和国际经济贸易五大专业。

在职人员需要教育!2004年启动了非学历执业资格认证网上培训,开通了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培训。2005年以“订单式教育”方式与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合作,成立了辽宁警官远程教育学习中心。2006年开通了“中国建造师培训网”,进行建造师执业资格培训。

残疾人群体渴求教育!2004年,网院与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开办了特殊班,免费助残!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不乏求学之人,但身残的局限禁锢着他们的愿望。大连残疾青年燕卫常常溜进大学校园,看着漫步其中的莘莘学子,暗自感伤。东财网院圆了她的大学梦,她成为了首批学员。在讨论能够代表班级特点的名字时,她引用了残疾青年协会会歌“海燕断翅也要飞翔”,命名“海燕班”!“海燕班”每年免费招收20名残疾学员。东财网院专门成立了工作组,深入到这些特殊学员家中,帮助他们解决网络学习上的问题。为丰富他们的网上学习生活,还在“东财在线”上开辟了“海燕班”学员通道。东财网院的这一义举,点燃了这个弱势群体的希望,残疾青年于慧以一句“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实践“教育服务”路线

东财网院有一个口号:我们的产品是教育服务!

服务在网络教育中的重要性已成共识,“服务为王”、“深度服务期”种种概念和口号铺天盖地。然而这并没冲击到传统教育的本质。网络教育的主流意识仍根植在传统教育的土壤里,在多数人看来,网络教育不过是文本教育到视窗教育的一次转换。

东财网院在此深化了一步,把“服务”定位为网络教育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为本”并非理论上的新概念,在实践中却是一个未解的课题。对服务的不同理解,暗含着对网络教育本质认识上的差异。一位教育界专业人士这样评价:网络世界的出现为后现代教育理论提供了技术支持。东财网院从产品是“学生”到产品是“服务”的转变,不仅仅是教育形式上的转变,而是教育主体异位在实践层次上一个质的飞跃。“教育服务”这一概念意味着网络教育本身即服务,而非“教授”,它冲击了传统教育,颠覆了传统的师承关系。“服务”由此纳入了教育的基本词汇,具有了教育语境下的独特内涵,并构成了信息时代教育一个合乎逻辑的起点。这个声音现在还很微弱,但她是超工业教育制度的理想导言,预示着后现代教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将托起明天的太阳!

历史总是这样,今天的“另类”往往会成为明日的主流。东财网院在实践――

实践“教育服务”路线首先挑战的是教师的权威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传播者或权威者,从为人师变为人服务。东财网院的定位是:网络教育不是一个生产知识的实体,而是一张能够将组织来的教学资源传输给大众的网络;网院教育者的职责是不断维护升级这张网,弥补漏洞、疏通滞结、调整结构,以连接更多的自由学习者。从服务的理念出发,他们将单纯的网上传输知识,讲授教材,变为导学、助学、督学,关注和挖掘每个学员优秀的特质,以人文教育气息给求学者一个全新的感觉。

东财网络学院有一块牌子:学生无小事。参加网络学习的大多是繁忙的在职人员。学院客服体系采用电话+BBS+Email+语音+短信+论坛+QQ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从报名→录取→注册→选课→学习→预约考试→论文指导等一揽子服务。学院成立了由42名辅导老师组成的专业辅导队伍,刚刚从副校长岗位上退休的郭长禄教授也加入了这支队伍,对网院学员实行咨询、辅导、指导、督学全过程跟踪服务,并制定了“值机答疑”制度,架起一座便捷的沟通桥梁,承诺学员提出的问题在36小时内得到回复。他们投资开发了“客户呼叫服务平台”,开辟了主动呼出服务业务,电话、短信、网上交流三位一体,这个浩繁的工程旨在让数万学员都能享受到学院即时、直接、热情的服务。

服务,服务,还是服务!不仅要服务热情,更要服务精准。东财网院的服务体系建立在三个层面上,第一是基本服务;第二是专业服务,第三是用“心”服务!

也许是巧合,网院学生服务中心主任叫杨光,他们的服务热线叫“阳光热线”。阳光热线不是一个虚拟世界,学员们能从中感受到阳光雨露,亲切地通称他们为“阳光老师”。阳光老师们这样认定自己的价值:教师是要点燃求知之火,使人具备启明自我的能力。学员小藤第一次考试就有5门课程不及格。接到阳光老师的导学电话时,她直言,工作中人际关系让她烦恼,她想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对学业已无兴趣。阳光老师像知心姐姐一样,一次次与她长谈,帮她看清自身的价值和潜力,唤起了她与生俱来的求知灵性,恢复了坚持学业的信心。鞍山学员小李是一名优秀警察,繁忙的工作使他两年只通过一门考试。阳光老师电话督学,他声言放弃。但阳光老师没有放弃,一个个督导电话,一次次具体指导,一声声关切问候,坚持了三年。当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时,写给阳光老师一封信:感谢您!因为您的支持和帮助才让我有了这种动力。依依不舍,是许多学员的离别之情。虽未曾谋面,却情深似海。海宁学员祝谷致函指导教师:尊敬的张捷教授:不管论文最终成绩如何,从申请选题、确定题目到撰写,历时四个多月,无不得到您的细心指导和帮助,在此向您表示衷心感谢!这回报给园丁的温馨感动,在东财网院比比皆是。网院学员每逢生日都会收到学院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生日贺卡。这小小的生日贺卡传递的不仅仅是祝福,更使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在教育环境中成为了主旋。学员孙治峰回函:“这份让我终生难忘的生日祝贺意外的出现,让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为学院老师的细心所感动,我为学院的服务所感动,我更为学院的办学精神和理念感动!我为能成为东财网院的一员深感自豪!这份祝福会永远伴随我。我会记住校长和老师的话:生命需要奋斗、创造和把握!”

走人性化终生教育之路

川藏公路,沿青衣江直上,穿过四千米的二郎山隧道,就到了以一曲“跑马溜溜”闻名于世的康定城,海拔三千二百米,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但生活在这里的人“溜溜”得并不轻松。东财网院甘孜学习中心有26名学员,分散各地,考试集中在康定,有的学员要骑马走一天才能坐上车,坐车还要走一天。青藏高原南麓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九龙县五名学员在2006年3月的赴考途中遇大雪封山,被封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进不能退不得。等积雪清除赶到考场已是凌晨5点,一夜未睡,状态不佳,考试没有通过。6月份五个学员在补考途中又遇泥石流,未能准时赶到考场。当时恰好几名东财网院老师在康定考察。学习中心主任杨雪松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赴考学员来回路费160元,两夜宿费120元,还有吃饭钱,一次考试500元,一个学习过程考六次试,就需要3000元。按照规定未准时进入考场要取消本次考试资格,两次补考又增加了1000元费用……但学员们没有抱怨,而是庆幸网络教育圆了他们的求学梦。甘孜州农业局藏族学员卓玛,入学时孩子才一岁。她经常需要去网吧做作业,回到家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服带孩子。她坚持了四年,各门成绩优秀,仅因英语64分,没达到优秀学员标准。毕业时她羞涩地希望能成为优秀毕业生……看着这些跋涉在漫漫求学路上的学子,东财网院老师久久不能平静:一张考卷,一把尺度,能度量出这一颗颗赤诚的求学之心吗?后工业化教育特征之一是人性化的教育理念,然而,这在相当程度上仍是一种理想境界。

东财网院开始尝试突出重围。

其实网络教育自身就具有人性化的特征:不受地域、时间、年龄、学习基础限制,却能提供无限广阔的平台。基于这一点,东财网院反思了现有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方法,改僵化和程式化为快速化、弹性化和可塑化,从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探索适合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考核机制以及毕业论文写作机制。并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的网络学习解决方案。

“东财在线”是一个充满趣味的网上校园。网院规定:25%的成绩取决于网上作业。平时是否参与互动,学到实用技能,包括平时回答问题,参加BBS讨论的记录,网上作业的提交,网上实验,都在考核范围之内。这种注重学习过程,旨在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自我突破的教学设计,符合成年学员年纪偏大,不容易死记硬背,但解决问题能力强的特点。对于那些想学到知识、乐于挑战自我的学员来说,真是棒极了!舟山杨凯2003年成为东财网院工程管理专业学员。东财网院个性化的教学理念,极具人文色彩的互动教学模式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他喜欢听着海浪,上网学习的感觉,不仅成就了学业,还掌握了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口碑既出,东财网院“个性化自主和协作式”的学习方法很快成为工作生活节奏快的白领一族的新宠。“听着海浪,上网学习”成了舟山学子喜爱的口号,第一批学员37名,第二批就增至119名。

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旋律。东财网院为打造终身学员提出了一个口号:毕业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是下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对于渴求继续学习的人,网院不遗余力!海燕班失聪学员张鸣雁十二岁丧父,母亲失业多年,艰辛的生活道路,封闭了她的心灵。进入网院“海燕班”后,她的视野开阔了,心胸开朗了,对未来有了信心。三年学习,她取得了大专学历。她十分渴望深读本科。但经济条件不容,继续给她提供免费学习,势必挤占另一个求学者的名额。制度是铁的,人心却是肉长的。东财网院员工发起了“扶残助学,帮助张鸣雁重返校园爱心捐款”活动。从院长到员工人人解囊。张鸣雁接到这5150元爱心捐款时,流着热泪给学院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因为网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网院学习中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一颗颗心就是这样在东财网院园丁的启迪下,获得了启明自我的能力。正是这种真诚的人文关怀,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使东财网院名扬四海,学生源源而来!短短五年,队伍由十余人发展到百余人,学员由百十人发展到数万人,数百个学习中心遍布全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