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京郊大地又将是杏花白、桃花红的好时节。想起去年水果丰收时的情景,我问正在研讨新农村建设话题的委员们,你们知道最重的桃儿有多重吗?七八百克一个!大家瞠目。这得归功于农民从培训班上掌握了农技知识。
去年,民进北京市委会调研农民培训问题时,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1996年,京郊农民劳动力小学文化水平的年收入3220元,初中文化的年收入3375元,高中、中专文化的年收入3607元,大专以上文化的年收入达到4233元。这说明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掌握越多,致富越快。
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我认为,培训农民要直观,如办田间学校,到农民中间手把手地教。农民对培训农业实用技术的热情很高,他们想致富,想多学。尤其是青年农民更渴求掌握计算机及网络知识。请技术员、专家到培训班授课,还可以网上培训、广播授课。
目前,公共财政对农村投资力度加大,我们必须乘势创新培训方法,使农民直接受益。比如,培训者设计出培训的“菜单”,农民便可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可以发放培训券(卡),将培训费直接补贴到农民身上。还要重点培训镇、乡、村基层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和有一定文化的农民群众,设置相应的农村经济、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等专业课程,使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
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面也能做些实事:如各类有培训资质的机构可申请使用农民培训资金,获准使用农民培训资金的各类学校和机构,要相应降低农民学员的收费标准,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实行补贴或奖励。农业院校更应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为了顺畅地做好培训工作,要尽快制定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培训的地方性法规,细化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实施标准及规范,做到“培训有目标、考核有标准、奖罚有依据”。依法规范培训体系建设,有效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法制化建设。可利用国家扶持资金,尝试建立国家级培训试点市。开创政府为主导、多元化办培训的大好局面,使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人物素描:郭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