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代农业: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2007-03-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天勇 我有话说

新年伊始,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中心内容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特别是农业、农村发展到关键阶段进行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一、从二元结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大战略意义

现代农业相对传统农业而言,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采用各种机械化的生产工具,以石油和电能为主要动力,并广泛采用各种化学肥料和农药,是由工业部门提供大量物质和能源的农业。二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及其变化规律指导农业生产,能动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三是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生产。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密切结合,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四是农业生产制度和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家庭农场和规模化经营扩大,合作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都发生质的变化。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现代农业,通过专业化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采用先进的技术,使劳动投入相对下降,投入的土地、淡水和能源等资源得到集约化利用,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耕地不增加的情况下,收益得到增加。其次,有利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中国人口众多,居民饮食、工业原料,包括将来的生物能源等,对粮食的消费量都很大。然而中国人均耕地拥有量水平很低,特别是农业劳动力劳均耕地在世界各国中水平很低,差距很大。在这种耕地资源稀缺的硬约束下,只有通过科技进步、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等措施来挖潜增产,提高粮食的耕地产出水平。再次,节约宝贵的土地、淡水、石油等资源,减少化学农业带来的污染,保护农村优美的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农业的科技进步,而农业的科技进步由于单产提高而节约土地资源,由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而节约淡水资源,由于节能降耗技术的发展而节约农业用的石油和电力等资源(同时也减少无机化学农业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农业生产进一步从无机化学技术向基因等生物工程技术发展,使使用化肥、农药形成的污染得到控制并减少,农业和农村中的各种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二、分阶段重点突破,有步骤地推进这一重大转型

从战略上考虑,需要分阶段重点突破,分区域进行分工和先后发展,考虑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有步骤地推进二元结构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从经济发展理论分析,处于第二阶段,即传统农业转入了二元结构的农业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农民不仅是种植几种农作物,而是多种经营,种植一部分经济作物,经营简单的畜牧业;农闲时可出外务工,进入乡镇企业,或从事家庭加工等生产活动增加收益;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得到改进,机械和良种、化肥等逐渐得到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已占有了相当程度的比重。

从农业发展的阶段看,目前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需要进一步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包括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石油和化学现代化的程度已经不低,关键是要向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特别是生态化转型。因此,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点是:1.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加大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2.专业化生产。从耕地流转,土地连片规模经营,或者联户规模经营,使农业逐步向大面积专业化种植发展。3.社会化服务。发展为农业服务的专业户,或者农业服务公司,包括政府公益性的农业服务机构,对农民粮种、运输、技术服务、田间管理等各方面的需要,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4.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一方面,通过耕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以及专业化生产,使农业为市场而生产;另一方面,将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农业,与国内外、需求大的大市场相结合,使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摆脱生产主要为自己消费的低收益困局。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概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现代化农业,是指以石油化学农业为标志的农业,即,农业生产广泛地使用化肥、农药、激素、塑料薄膜、农用液体能源等技术手段。这造成了土地板结,肥力下降,土地、水源、食品污染,对其他动植物也造成了危害,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形成了破坏。我们的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这种石油化学农业发展的问题,一些地方可能还相当严重。

因此,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动石油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与现代生物工程农业的转型,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一是将石油农业(如化肥、农药等方面)、生态农业、生物工程农业(如杂交良种)结合起来,进一步在化肥、激素和施肥技术方面进行创新,使化肥的使用量减少,效率提高,并且使农产品的化肥和激素残留量为零或者安全标准内;二是进一步在农药方面进行科技创新,发展低毒高效农药,并改进施药技术,使农药残留量为零;三是在农业循环利用技术上创新,普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减少污染,提高产出;四是在生物技术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基因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产品的品质,提高作物的抗病抗灾能力,使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

发展现代农业,要因区制宜、避免劣势、发挥特色、分类发展。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城市和工业发达,人口密集,要发展为城市服务的高精尖农业,扩大观光和休闲农业的比例,减少工业和城市活动对农业生产的污染,提高农业的收益;中部和东北部地区,要鼓励耕地流转,发展合作经济,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国家要对产粮大区进行基础设施投入,并对种粮给以适当的补贴,同时发展县域和集镇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西部和西北干旱地区,要发展节水和特色农业;不适宜耕种的山区和干旱地带,人口要逐步迁出,以减轻土地的负荷,退耕还林还草。此外,国家要加大转移支付、小额信贷等等扶贫的力度,帮助西部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总之,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一哄而起,搞运动,搞一刀切,搞形式主义。

三、在实践中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农业规模化生产与农业家庭经营,耕地需要流转集中与体制上村民承包土地几十年不变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需要的是规模经营。因此,农村中其他过剩的劳动力,或者向城镇和城市转移,或者就地向非农领域转移,其农业耕地通过使用权的依法流转,逐步集中到种地专业大户手中。一些同志认为,农业规模经营与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相矛盾,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土地的规模经营,不是指农业劳动力合作起来,再进行密集投入,形成规模,而是耕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生产。农业生产属于简单的生产产业,在家庭这一生产经营单位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耕地向单个农户集中,实现家庭规模化经营。国外一些国家的家庭农场,一般经营几千亩耕地,就例证了农业的家庭经营与耕地的规模化生产方式并不矛盾。因此,在家庭经营承包制不变的体制下,鼓励耕地流转和集中,让种粮专业大户规模化经营,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其次,要处理好发展现代农业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以及与推进城市化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向外流动,向城市和城镇集中,对发展现代农业是相辅相成的。这样可使在农村闲置的劳动力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减轻耕地和草原上人口的承载压力,并促使农村土地的流转集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在城市开阔视野、学习技能、增强市场观念、掌握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其个人素质及生育素质。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要放松和取消户籍管理、鼓励人口流动,放松企业注册登记限制,促进县城和集镇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才能有日益增多的容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企业,才能实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农村社会向城市文明的根本转型。

第三,要处理好发展现代农业与农业服务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农业产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服务的社会化。从广义的现代农业看,它包含现代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区分,则包括:1.对农业的公共性社会服务。如,大面积防雹用的火炮,防虫害用的飞机撒药,农田中的主干道路,国内外市场对某种农业产品的需求数量和价格;2.需要国家管制和补贴的对农业的准公共服务。比如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3.对农业生产的私人服务。比如,一些经济组织向农业提供的收割、碾场、面粉加工等服务,完全由市场调节,属于私人服务范围;4.还有一种与准政府组织提供的准公共服务不同的由农业内部生成的社会化服务,比如农民自己组织的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合作金融组织、其它合作社,其特征是民间协作性和合作性,零利润和微盈利性。怎样建立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呢,一是有关政府主管农业的部门和准政府的有关农业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要为农业提供非盈利性的公共性服务;二是积极发展准政府性质的各类各级民间农业协会;三是需要发展农村金融信用和其他专业合作社组织,组织农民,用专业合作的组织形式,降低外部交易的成本;四是发展对农业提供私人服务的专业户和公司。

第四,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中少取、多予、放活三者之间的关系。现代农业需要有其相应的组织载体,比如小型农场、农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服务的农村加工业等,都需要有个体经营、微型和中小企业作为载体。从目前江浙等许多地方的企业家看,创业的90%来自于农村的农民,而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农民的收入看,能使农民致富的主要是创业办企业收益和其土地房屋等财产上获得的收入。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鼓励农民创业,除了对农业减免和不收税费,以及国家加大投入外,很重要的就是放活。一是对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要办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包括合作经济组织,落实前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个体经济不登记的政策,实行不登记、宽准入、备案制;二是对农民创业和办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包括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三是要处理好农村创业过程中规范与发展的关系,对轻微违规的经济活动以教育、引导、帮助纠正为主,合并执法机构,统一执法和行政,避免多头执法,并严禁乱罚款。从而给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创业、投资、创办企业等等,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作者系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