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美丽的村庄》起初并没有引起我特别的注意。但是打开以后,我很快就被作品散发着的纯美气息所打动。我曾说过,最能打动人的是美而不是思想。小说第一次以安徽凤阳小岗为背景,回溯了中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乡村古老的文明形态正在消失,能够明显地感到,《美丽的村庄》作者希望用自己的笔将乡村生活收藏下来,留给后人。与城市相比,乡村生活更容易被心灵所收藏。也因为如此,小说所关注的,是日常生活的细节和日常生活的常态,而不是波诡云谲的传奇、大起大落的故事。琐屑和平凡,占据着普通人生活的大部分,这是更高层面、更高意义的真实。庄稼的生长,四季的变换,泥土的气息,光影的推移,日出日没,花开花落,琐碎的生活场景和风土民俗以及乡村景致所构成的精神空间和道德秩序,成为小说要着重表现的内容。这是存在于日复一日的生活表象背后的原则,是大美和大善,人心和人性,是和土地、河流、庄稼、繁衍、日月星辰一样永恒不变的东西。在粗糙而快乐的乡村环境中,充满了单纯美好的爱情,承担苦难的勇气和改变生活的激情。小说对农村、农民的关注,既是政治层面的,更是文学层面的,实现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文本阅读趣味的统一。小说的历史跨度很大,从清代中期一直写到当下,前后200年时间,可以说较为成功地把淮河流域历史恢复成了普通人的历史,使民间生活中很多已经丢失的记忆,变得触手可及。这是一部“淮河村落史”,直达河流文化的结构深层。也因此小说中的许多元素:男人、女人、庄稼、繁衍、土地、河流,都有很强的涵盖性,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和文化价值。
《美丽的村庄》潘小平、曹多勇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