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声

2007-03-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陈?经受过正规、系统的学院式教育,是中国百年话剧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导演。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一边以其戏剧实践参与中国戏剧的变革,一边培养带动更新一代导演的创新,直接推动了戏剧探索的大潮。――廖奔(中国文联副主席)

陈?老师已走千日,千日来,

她没有离开我!毫无虚言,我没有一天没晤见她的音容笑貌。困难时,我会耳闻她诤诤励志之语;成功时,我能目睹她欣欣欢悦之情;迷茫时,我可感觉她铿铿然诚诚然执著无悔豁达磊落的心跳;懈怠时,我便领悟她深深然期期然无法逃避意味深长的眼神……由此,我明了了一行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查明哲(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一级导演)

陈?执导的第一个戏是北京人艺的《伊索》。当时人艺的演员都是老演员,有个老演员排练时说陈?你不要把我们当小孩子对待。这话伤了她的自尊心,她当时就哭了。她跑到我这儿来诉苦,我说,你不是要做职业导演吗?一个导演,在排演场会遇到各种困难,要顶住。我感觉后来陈?同志的性格能够这样硬,有什么困难都能顶得住,这件事情对她是有影响的。 ――欧阳山尊(北京人艺著名导演)

陈?是个对戏剧有着崇高使命有着执著追求的艺术家。她认为戏剧应该有激动人心的思想力量。陈?是个坦诚的人,她对艺术中的非艺术倾向是不喜欢的,而对为了非艺术的蝇头小利不惜对艺术家进行背信弃义攻击的人更是看不起。我们会像记住一个戏剧的良知那样记住陈?的名字。 ――童道明(文艺评论家)

陈?同我们许多人一样,经历了劫难与痛苦,目睹了太多的不义与丑行。然而,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刻,她也未放弃对美好事物的歌颂和对未来的希望……或许是战火的洗礼,也或许是她个人独特的气质,陈?导演的戏,爱阔大而不爱纤细,爱雄浑而不爱旖旎,爱流畅而不爱腻滞,高蹈激越,不委流俗。终其一生,陈?始终都是一个斗志旺盛的战士。 ――林克欢(戏剧评论家)

我十分崇拜陈?大姐。我看了她的很多戏,为她在每个戏里毫不吝惜地挥洒出的热情而感动,特别是《李双双》,我以为比同名电影还要受看。她导演的《蒙塞拉》也极具特色,《伊索》更是让我神往。 ――苏叔阳(作家)

陈?最可敬同时又是最可爱的,就是她终生对儿童戏剧的热爱。正是怀着这样的赤子之心,她为中国儿艺执导了童话剧《马兰花》。陈?与她所执导的《马兰花》一起,永远活在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心中。 ――欧阳逸冰(剧作家)

陈?老师来山西排《立秋》时,由于工作紧张,脑力和体力上的消耗较大,我们多次要给她买营养品,她都坚决不要。还有稿酬,她只字不提,她的老伴来到太原后,我和她说,先付部分稿酬给她,以备家人的日常开支。她很严肃地回答我,戏还没排完,拿什么稿酬。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崇高境界。 ――贾茂盛(山西省话剧院院长)

陈?非常关注培养晚辈成才,总是适时地予以肯定和重用。陈?绝对不忌才,不压才。上世纪80年代青艺年轻导演王晓鹰执导《魔方》时,陈?亲自从幕后跑到舞台上,向全体观众介绍我们的青年导演。她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阔。 ――林荫宇(话剧导演)

我从中戏毕业分配到青艺后,陈?老师可以说是看着我长大的,在排练《三毛钱歌剧》时,我当时没什么名气,但她却起用我任主演,并且说她看过我的表演,因此对我有信心,这对一个年轻演员自信心的增强有很大帮助。她是那么淳朴,但又是那么智慧、那么有气魄,我总觉得她像双枪老太婆,风风火火的。排戏时,她给演员的空间很大,很多年轻人都会从她那里得到机会。 ――孙红雷(演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