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靠师资站稳脚跟

2007-03-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我有话说

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怎么解决师资问题?这一直是人们探寻的问题。在江苏的苏北地区有这么一所并不起眼的本科高校,在10年时间内,该校吸引了大量教师的“加盟”,专职教师人数翻了一番,教授人数增长了两倍,教师的博士学历实现了从0到21的跨越,这所学校就是盐城工学院,一所靠师资站稳脚跟的高校。

教师阵容是立校之本

到盐城工学院采访,院长杨春生开门见山地引用了曾任北大校长的周培源的话作为开场白:“‘一所大学办得好或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因素或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古今中外绝无例外。’可以说,教师阵容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正是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盐城工学院把师资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

杨春生院长实事求是地分析了盐城工学院吸引师资的不利因素:学校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环境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高学历、高素质人力资源匮乏,学校也同样存在着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本地人才资源匮乏、人才引进困难并存的局面。在三校合并的基础上诞生的盐城工学院在合并建校之初,师资队伍面临着严峻考验:总量不足、学历偏低、职称结构重心偏低、青年教师亟待培养等。

面对困难,盐城工学院的“头头们”并没有气馁,而是从该校的实际出发,对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如何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机制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师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

不拘一格“引”人才

“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习惯,惟才是举,兼容并包,扩大发现人才的视野,拓宽选用人才的范围”,这是盐城工学院吸引人才的一大法宝。

在教师的招聘中,盐城工学院根据“以优惠的政策招人才、不惜重金育英才、激励政策促人才”的工作思路,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及办法。据该校人事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大力引进了一批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能够独当一面的教师担任学科专业带头人,采用柔性引进的办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虽然在人才引进的原则上需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但各院系不必强求一律,因专业而异,进行分类指导。对紧缺专业人才,该校采取了“一专业一议”的办法,为解决紧缺专业缺人的状况打开了局面。

同时,该校鼓励人才流动由被动变主动,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人才引进办法,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

此外,盐城工学院又把目光转向了重点高校退休知名教授,为聘任教授提供住房、科研条件等,并按规定发放教授岗位津贴;加强与现有校外兼职教授的联系,每年根据所承担的任务给兼职教授发放1万~10万元不等的咨询费;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低职高聘教授和特殊专业的副教授。

解除教师进修的“后顾之忧”

为了从源头上确保教师对在职培训的重视,盐城工学院成立了校、系(院)两级师资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系(院)一把手负责制,并据此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成立了师资处,作为师资培养工作的职能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师资工作会议,研究政策、措施,组织检查考核等。

为了在全校教师中营造出你追我赶的浓郁学习氛围,盐城工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激励教师参与师资培训的积极性。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一位教师告诉记者,他们在脱产进修期间可以申报职称,不影响享受校内津贴,在读博士期间可享受每月200元的补贴,对在读同等学力取得硕士学位的给予奖励。“进修没有了后顾之忧,学校这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做法深得人心,大家进修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涨!”

在师资培训的资金方面,盐城工学院可谓倾尽全力。除了改善教学、科研、实验装备条件,改善图书资料、情报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使用环境和条件外,该校设立了专项资金,尤其是在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方面资金倾斜,设立特殊津贴。(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