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作为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主要载体,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也经历着地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据估计,目前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率是有人类活动之前的100―1000倍。按照中等范围的全球气候变暖情形,到2050年,占地球陆地表面积20%的区域中15―37%的物种将注定消亡
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由于森林砍伐引起的生境片段化和栖息地的丧失、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生物物候期和分布范围的变化、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大气氮沉降和施肥等等。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我们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其中50%为中国特有种),脊椎动物6347种,分别占世界总种数的10%和14%。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而且7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由于巨大的人口压力、高速的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全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极为重要的威胁。中国有15―20%的物种受到严重威胁;遗传多样性大量丧失。中国作为世界三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有相当数量的、携带宝贵种质资源的野生近缘种分布,其生境受到严重破坏,形势十分严峻。
理解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类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保护生物多样性。历史资料的分析,可以为增进我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动态变化及其与全球变化各项驱动因子之间反馈因果关系的理解。而生态系统水平的控制实验则可以提供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实证和机理解释。中国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和实验机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和中科院资助、以生态系统控制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一系列科研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有利于预测我国未来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作者为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