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非致命战争会成为现实吗

2007-04-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禄胜 崔继承 我有话说

20世纪90年代,在索马里的军事行动中,美军经历重大挫折,一个偶然的发现改变了美军在此类各种人员混杂的军事行动中对武器的选择和战术的应用。值勤的美军士兵用枪械的激光瞄准器对准几名危险分子,武装分子发现自己被照射瞄准后竟乖乖举手投降,这种非致命手段的应用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战后,美军战地指挥官正式

向决策机关提出研制非致命武器的想法,以及如何使用问题。之后,美国军方人士首次提出非致命性战争的思想。

美军经过仔细周密的论证,在非致命性战争思想基础上提出失能战略,该战略“研究不流血的战争,要使用现代高科技提供的各项手段,达到军事上取胜的目的,并尽可能做到不杀人、不破坏房屋建筑,尽量减少装备损失,也不破坏工事。如果一场战争或战斗结束,敌人屈服而丝毫未受到破坏和伤亡,那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能战所追求的目标。”

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越南战争这种人员伤亡巨大,财产损失惨重战争比较,近几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表现出低杀伤的特点。在两次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大量信息化的高技术武器应用、超视距攻击、点穴打击和使基础设施、指挥系统失灵的非致命武器的运用,使战场上交战双方军队死亡人数大大下降。

非致命战争命题提出有其现实需要性

在现代冲突中,作战对象不再局限于敌对双方军队。像美军这样的军事集团,所面临的作战对象,不仅有正规军,也有大量平民打扮的武装人员。对于后者,如果不加鉴别任意打击,势必是滥杀无辜,遭致更强烈的报复和反对,从而无法实现其军事和经济目的。而不打击,则士兵的生命无法保障。在这种情况下,非致命武器与非致命驱散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现代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非致命作战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研发新式武器装备提供了可能,杀伤性武器也不再完全依靠内部装药释放能量的大小衡量作战效果,目前,信息制导技术已可使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达到0.1至0.04公里的程度,这等于是在无形中使导弹的杀伤能量增长了成百上千倍。在信息武器时代,借助高新技术的应用,伴随信息“能”的大量消耗,使热能和其他传统能量的释放精度大大提高,从而使热能和其他传统能量的消耗总能相应地减少。武器对目标的毁伤作用大大增强,但对作战地域的破坏作用却相应降低了。

利益的衡量推动非传统战争的发展。现代局部战争更多是为经济利益而战。既然是为经济利益而战,那么作战中就一定要考虑战争成本,高技术战争需要天文数字的财政支出。当运用庞大的军队去占领另一个国家是多么的不划算之后,非传统的战争手段便以其动作隐蔽、操控灵便、破坏性强的特点,日益为各国各利益集团所看好。战争利益的衡量推动了包括非致命战争在内的非传统战争样式的发展。

非致命战争只是某种特定情形下的作战样式

从技术层面上看,在可以预计的将来还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非致命。非致命武器的专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求一些真正意义上的非致命武器,但由于非致命武器几乎跨越了人类所有的学科领域,作用原理与能量释放方式多种多样,它的安全参数总是以使用效果为依据的。这就决定了此类武器仍是武器,是一种制服人的器械。无论采用哪种技术,其能量的释放和对人员的作用效果总是要通过人的生理反应来起作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非致命武器对人是绝对不致命的。

从应用目的看,非致命武器的应用方向主要有警用与军用两大方向,警用上主要是对付人员的非致命武器,军用上则有反装备与反人员的两大类;在应用层次上,目前主要是战术层次,如在复杂的城市作战情况下,驱散和区分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低强度的维和任务中运用等。在今后将不断地向战役与战略层次提升,目前已初露端倪,如毁伤敌通讯系统的电磁炸弹、激光能量武器、计算机炸弹等。从国外对非致命武器研制和对其战术应用的讨论看,无论哪种情况,非致命武器在军事上的应用目的是服务于军事上的最终目的,它的应用不是为了取代杀伤武器。

从人类道德发展的水准看,非致命战争还是一个遥远的东西。克劳塞维茨早就指出:“战争本身就不是什么仁慈的行为”,战争从来是同“残酷性、破坏性和暴烈性”相伴的。战争形式上的文明,改变不了战争的暴力本质。

从现代战争的过程看,随着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大量应用,对强者来说,使战场空间扩大了,火力的力臂拉长了,避免了面对面接触,甚至可以达到零伤亡。对弱者来说,带来的将是巨大灾难。

从攻击目标上看,精确制导武器虽可减少打击目标的数量和附带性杀伤。但是,战争中打击目标的选择是围绕战争目的进行的,一旦有限打击不能奏效,攻击范围势必会扩大。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达不到战争目的,手段必然更为严厉。高技术使得火器的威力更加巨大,能量释放得更加剧烈。

从人员伤亡上看,虽然信息化战争与以往大规模战争相比伤亡的人数在减少,但平民伤亡的比例却呈上升的趋势。有人统计,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人伤亡占大多数,到现代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军人只占少数或极少数,相反平民占了绝大多数,如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伤亡近2000人,其中大部分是平民,军人只占1.8%。造成平民伤亡比例上升的原因,在于武器杀伤性能的日益增大,在于对高性能杀伤性武器的野蛮使用,在于平民在战争中越来越丧失防御能力,缺乏有效的防身之所。

可见,非致命战争只是某种特定情形下的作战样式。由于战争本质是残酷的,战争结局必然是一方战胜另一方,高技术战争一旦开打,战争的过程必然是空前激烈的,激起的仇恨又为新的不稳定和战争埋下了种子,非致命武器和信息武器只是战争中的选择手段,为战争目的服务,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不杀人,不是战争一方的仁慈,而是为了在战争中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包括军事上、外交上、政治上的有利地位。非致命战争在可预见的将来取代不了战争的残酷。(作者单位:西安武警工程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