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创新:共建什么,共享什么
共建和谐社会是“共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从整个体制转型来说,我觉得还可以再进一步拓展到四个方面,树立“四位一体”的广义共建观:一是共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点的经济体制;二是共建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三是共建以先进文化为目标的
既然共建是一个“四位一体”的整体共建观,因此对于“共享”的理解,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财富的层面。现在,有的地方讲的“共享”更多的还是在物质财富这个层面上。这从基础方面是可以的,但从全面性出发,也需要拓展到更广阔的层面和更高的境界。具体来说,主要是“共享”四个方面的成果。
第一,共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这是基础。2006年我国的GDP(指大陆部分)已达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全国财政收入已达3.93万亿元,比上年净增加7694亿元。这都是物质成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得到。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破题。比如说,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较大,如果加上其他收入,差距更大。解决长期遗留的城乡差距的“存量问题”固然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不可能短期内奏效,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二者的实际“增长幅度”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一个增长高,一个增长低,呈“剪刀差”的形状,这个“增量问题”更值得我们注意。正因为这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政府投资要确保“三个高于”,其中第一个高于就是“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高于上年”。之所以这样做,我认为重点就是解决城乡失衡问题。因此,如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特别是7.8亿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第二,共享改革发展的精神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成果也是不小的。比如说一些新的文化产品涌现,虽然其规模和质量还不尽如人意,但毕竟有一些成果。对这方面我们不能忽视。在研究共享时,也必须把这方面的问题纳入我们的视野,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
第三,共享改革发展的社会成果。社会成果主要分三大类,一类是属于社会事业发展的成果,比如说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另一类是属于基本社会保障方面的成果;还有一类是属于社会运转和组织方面的成果。这些也应该列入共享的范围之内,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公共服务的需要。其中固然有一部分是物质的,但更多是社会层面的。
第四,共享改革发展的政治成果。体制创新要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总之,在“共享”方面,我们的视野要宽一些,从面临的任务来看,逐步由单项的、低层次的“共享”走向多元、高层次的“共享”。当然,这也需要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逐步由下端共享,发展到更高境界的共享。要循序渐进,但是目标必须明确,是“四位一体”的共享,而不是单项共享。
体制创新:谁来共建,谁来共享
在这个问题上,除特殊的病弱人群外,我主张共建者与共享者的统一,即谁参与共建,谁参与共享。以人为本的“人”,从横向上来把握,不应该是某一部分人(不管这部分人是多还是少),而应该界定为“全体人民”。“博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视野、政策都应该“打到边儿”,两边都不要留空白。正因为这样,在靠谁来共建和共享问题上,我觉得应该全方位地把握以下三大系统:
其一,“社会主义劳动者”系统,包括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从“人”的角度出发,任何一个国家中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都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对中国来说,其社会制度所决定尤其如此。近些年来,工人和农民队伍的内在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对改革起了极大的支撑作用,这是共建和共享的基本力量。
其二,“社会主义建设者”系统,主要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讲的包括六类群体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应该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产生的社会群体。对这些“群体”中的某些“个体”存在的问题,需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尤其要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地看到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改革初期、中期所起的束缚作用,以及由这种束缚作用所产生的“反应”。
其三,除劳动者系统和建设者系统之外,从社会运转的角度分析,我认为有必要探讨把公务员系统单独列出来,以发挥其在共建和共享中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当然,也要发挥企业和各类非赢利组织的作用。
体制创新:如何共建,如何共享
总体而言,我认为,共建的机制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个体制中,基础性的还是经济体制,因此不能回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固然也有“失灵”的地方,但是在它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我们要学会如何运用市场机制来共建。2、充分发挥政府管理机制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政府职能的四个方面,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在对政府机制的把握上,应更加凸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现在政府经济职能方面,特别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十分薄弱,大有发挥作用的空间。3、充分发挥民主与法制的作用。少数官员严重腐败,与其权力没有得到有效制衡有关。因此,我们要学习、探索如何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民主与法制机制的作用。4、充分发挥道德伦理和社会价值强大的潜作用机制。除了发挥市场的机制、政府的机制和民主法治的机制,道德伦理的机制也不可或缺,不能忽视社会伦理价值在共建中的作用。例如,有些药店纵容人们用医保卡到药店里面去买各种超市能买到的东西,把医保卡变成了购物卡,就会使医疗保障制度变形。不久前我到新加坡考察,发现新加坡除了严格的法律和制度规范以及用物质利益弱化医务人员的“寻利动机”外,他们很强调中华文化特别是老子的思想对于国民思想境界的净化作用。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值得深思和借鉴。
既然共享的内容是广义的,共享的机制也应该是广义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种机制:1、公民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机会均等化机制。这里面核心的问题是克服各种各样的“特权”。在我们的社会中,封建特权的残余思想以及权力资本化的现象仍然是存在的。只有克服这些特权,才有可能提供平等的机会。2、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对全体社会成员按贡献共享的机制。这里的贡献包括劳动贡献,也包括各种其他要素的贡献。这样才能真正回归以人为主体,而不是以“计划者”为主体。3、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逐步地实现大体均等化的机制。这实际上是按照人们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需要来共享。现阶段在对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把握上应注意两点:一是横向上范围要适中,二是纵向上标准要适度。(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