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通辽:“五老”撑起爱心绿荫

2007-04-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高平 我有话说

在内蒙古通辽市,活跃着一批由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组成的老年志愿者队伍,他们像泥土一样,滋养和关心祖国的花朵,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撑起片片绿荫。

在通辽,够得上明星大腕的人物当属马玉祥――通辽市科尔沁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当年,著名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采写的

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记述了他的英雄事迹。

离休后的马玉祥发现他们社区里一些孩子放学后,钻进游戏厅玩一些不健康的游戏,很是焦虑,决心为孩子们寻找到一个培养健康身心的去处。他在并不宽敞的家里开办了一个图书室,起名为“马玉祥家庭文化活动室”,社会各界闻讯捐助了许多优秀图书。这里成了少年儿童的精神乐园。

快80岁的马老是当地的大忙人。一所又一所的学校邀请他去作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一些中小学聘请他当校外辅导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军部队、武警、社区居民也都请他作演讲,马玉祥有请就应。20年来马老作报告260余场,听众20余万人次,足迹遍布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北京等地。

目前,像马老这样关心下一代的“五老”志愿者在通辽市有2万多人,基本上实现了组织网络化、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他们被群众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通辽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充分依靠“五老”队伍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更注重教育内容的创新,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表以后,通辽市针对青少年的实际,印发道德规范、道德之歌等2万多份,在中小学宣传学习和传唱。有150多所中小学,坚持开展了“讲道德,树新风,做新人”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全市范围内举办思想道德建设、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识大赛,累计有150多万人参加;组织“五老”思想道德建设宣讲团955个,每年宣讲2000多场次,有60多万青少年受教育。始终坚持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同时积极开展对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全市建帮教小组1990个,对1860名失足和有劣迹的人进行接茬帮教,改好率达95%以上。

现在,他们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发挥老同志的优势,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做好事实事,关心帮助贫困、失辍学、进城务工子女、残障儿童、失足青少年、留守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努力为他们创造公平发展的条件。配合有关部门组织科技下乡,帮助青年农牧民学习科技知识。

通辽市关工委组织“五老”队伍动员社会捐资750万元,整修、建设中小学47所;社会募捐20多万元,救助失辍学儿童16377名。奈曼旗、后旗等关工委牵头建立扶贫助学基金,筹集250多万元,每年救助12000多名特困生,使扶贫助学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关工委离休老干部白书田,每年拿出200元,救助困难学生周芳芳从小学读

到高中毕业;退休老干部包巴雅尔,把出版《文荟》一书所得4万余元,全部献给困难的孩子们。他们还为农村牧区建设“草原书屋”227个;在城镇配合有关部门,帮助2万多下岗青年就业,劳务输出18000人;建立青少年眼病防治中心,对2000余名儿童的近视给予了矫正。扎旗关工委在中小学开展“无烟学校”活动,已挂匾18所;科左中旗老教师布仁巴雅尔牵头,组织80多名老教师、老大夫、老科技、老艺人组成流动关工委,每年深入20多个村屯,为广大青年送医、送技术、送文化,深受欢迎。全市兴办家长学校2021所,培训家长16.9万人。在农村牧区开展了“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各级关工委建立科技咨询、科技培训团200多个,每年深入农村牧区进行科技培训。开鲁县道德村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霍瑞明,手把手传授红干椒栽培技术,为普及种植红干椒作出了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