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取剩余价值的能力。市场竞争的全球化,需要我们从产业全球化的视角解读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以提高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然而竞争力评估权威机构的报告却显示,我国企业近年成长竞争力呈下滑趋势。衡量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要
从企业竞争的路径来看,其竞争力不仅由横向的国际产业链决定,而且由企业生存的文化背景及其发展历程决定。我国企业大都有编织关系网的偏好,这种偏好容易排斥网络以外的竞争者,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公平;这种路径依赖会误导企业创造力,冷落技术创新力,形成虚假竞争力;导致滥用土地和环境等公共资源,削弱企业竞争力的基础――自然环境和社会公共环境,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如果继续沿着牺牲资源与环境、维持劳动力低成本的路径发展,将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局限。
PrahaladC.K.和HamelG.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后,核心竞争力研究就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然而,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对竞争力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1、将竞争力视同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中优于他人的势力,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本,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源。2、将竞争力视同为企业的基本能力。竞争力不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是所有能力经过整合、升华、认同、延展、交融而形成的精华。3、将竞争力视同为企业的一般资产。竞争力的特点、影响及战略价值不同于企业一般意义上的资产,它是由一系列资源、技术、生产技能、管理协调能力等融合而成的处于核心地位的资产,是企业独自拥有并具有长远战略价值的资产。这种资产不会在短期内被损耗。
企业竞争力是由很多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单一因素无法产生竞争力。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将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解读如下:1、产业要素。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不同产业的企业竞争力不同;2、产业链中的位置要素。在产业链中不同位置的企业获取剩余价值的能力是不同的,越是处于产业低端的企业,其获取剩余价值的能力越弱,对企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就越大;3、市场竞争势力要素。竞争势力是指企业在不损失市场份额的情况下的提价能力,其它情况相同企业竞争势力越强,企业竞争力越强,但反过来是不成立的;4、市场壁垒要素。没有市场壁垒的企业,其竞争力不会持久,因为其价值分割的优势很快就会被其它入侵者所分割;5、市场变化感应要素。调节、适用市场变化的创新能力越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自然越强。企业必须能敏锐地识别市场的变化,合理协调和整合企业的资源,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通过创新来维持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企业竞争力要从企业主体的视角来进行研究,离开了企业主体来谈竞争力,对企业的指导性不大;企业竞争力一定要从全球市场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因为竞争力本身就是企业在外部市场上赢利能力的表现;企业竞争力是多个权变因素共同构成的,表现为企业整体获取市场剩余价值的能力。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上长期赢利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既与企业在外部市场上赢利相关的产业、产业地位、市场的竞争势力、市场壁垒等因素有关,又与企业内部对外部变化的适应与调整能力有关。(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