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是新思想新理论产生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实现了一系列创新,其中,以下两大理论的创立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一是从重视经济增长到强调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实现了重大的飞跃。作为一个后发国家,面对急需改变的相对落后面貌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创立,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证。这两大理论各有其深刻的产生背景、丰富内涵和明确的针对性,但它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是一致的,即以人为本,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利益关系是人们社会关系中的根本关系,而物质利益关系又是人们一切利益关系的基础。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和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谋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恰好在最根本点上结合起来,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而这一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具有统一性,二者统一于以人为本,统一于一切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展观是人们对于发展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理论和根本方法,因而更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意义。社会要和谐,基础在发展,首先要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自觉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理论的意义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本质,进一步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从实践到理论的第一次飞跃。但如果只是空谈理论,并不实行,那么理论再好也没有意义。所以,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是,要把这两大理论付诸实践,用以指导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更加重要而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过程。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非科学发展和影响经济社会和谐的因素。例如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有调查显示,在发展进程中,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差距曾达到2.2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达到2.9:1。再如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有资料表明,我国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数,再加上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比较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够高,所以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是制约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还比如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社会治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等等。这些不和谐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克服,必将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受到阻碍。要克服这些因素,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才可以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践是关键所在。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实践向理论的飞跃过程中,经济学功不可没,而在两大理论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学应该同其他学科一起,做出进一步的更大的贡献。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一是要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理论进行广泛的宣传和阐释,以使广大群众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理论的内涵和精髓,使理论被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变成亿万群众的实际行动。二是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机制和制度保证,为把抽象的理论政策化、应用化和可操作化作出贡献。例如,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制定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就业政策、支农惠农政策、环境保护政策、节约能源资源政策等等。三是经济学理论工作者要不断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和总结广大群众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经验和遇到的新情况,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做出贡献。(作者单位: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