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5日电(记者冯永锋)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日前举办的“重点用能企业最佳节能实践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郁聪指出,技术节能只能完成节能目标的30%-40%,而结构节能更具节能潜力。“仅仅有技术节能是远远不够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终端需求,可能
郁聪指出,工业结构的调整依赖于终端需求的调整。近几年来,我国工业用能增长迅速,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长超出想象和预期。“由于工业用能占全部能耗的70%左右,因此,要完成国家‘十一五’期间节能20%的目标,工业增加值能耗必须降低24%―26%。假如经济增长速度为7.5%,那么就必须降低24%左右,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超过9%,就必须降低26%以上。”
郁聪指出,我国大部分省市仍然在推进高增长速度,在已发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14个省市中,2006年GDP增速均在12%以上。31个省市区2006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除上海、浙江、广东、西藏低于13%外,其他各省均在16%以上,吉林、安徽、河南高达40%以上;“今天的固定资产投资,就是明天的耗能单位。”
郁聪指出,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的工业结构节能遭遇了许多困难。资源类产品价格过低,节能工作仍旧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政策和手段;节能信息缺失,企业所需要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郁聪说,当然,国家采取的一些结构节能政策开始有了效果。“但是,要想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我们仍旧必须采取更多推动企业节能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必须将节能行为和效果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要对新增固定资产能力开展节能评审,要启动企业‘国际节能对标’活动,建立推动企业达标生产的机制,建立企业完成节能目标的考核体系等。”